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起因,有时工伤认定会出现困难,造成部分劳动者未能获得应有的工伤赔偿。本文将针对工伤未认定的情况,探讨应对策略与法律途径,以期为劳动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工伤未认定的情况下劳动者首先要做的是收集证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事故现场照片、视频等证据,证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及影响;
(2)医疗机构出具的伤情诊断证明,证明劳动者所受伤害的程度;
(3)目击者证言证明事故发生时劳动者的状态及伤害情况;
(4)单位相关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等,证明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在收集到相关证据后,劳动者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劳动者身份证复印件;
(3)医疗机构出具的伤情诊断证明;
(4)事故现场照片、视频等证据;
(5)单位相关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等证明材料。
要是劳动者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可在收到认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决定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异议。异议期间劳动者可继续收集证据,争取在复核进展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在工伤未认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形式,请求单位承担赔偿责任。依照《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疑问的解释》,劳动者可需求单位赔偿以下损失:
(1)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等经济损失;
(2)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等非经济损失。
倘若劳动者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是指劳动者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不服,向上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复议。行政诉讼是指劳动者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工伤未认定的情况下,假若劳动者能够证明伤害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且因工作起因引起,单位仍需承担一定的责任。依照《劳动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单位应承担以下责任:
1. 支付劳动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费用;
2. 支付劳动者治疗期间的误工费;
3. 支付劳动者治疗期间的护理费;
4. 支付劳动者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工伤未认定情况下劳动者应积极采用措,收集证据申请工伤认定并通过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单位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还需依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法律途径,争取得到公正的待遇。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7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