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要紧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出现职工未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况。本文旨在为广大职工提供一份工伤认定争议解决指南帮助大家应对未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况。
1. 工伤:指职工在工作期间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疾病、残疾或死亡。
2. 工伤认定: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职工受到的伤害、疾病、残疾或是说死亡是不是合工伤条件实行认定。
1. 不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发生的伤害;
2. 不是因工作起因造成的伤害;
3. 不是在履行工作职责进展中发生的伤害;
4. 不是由于工作起因造成的疾病、残疾或是说死亡。
1. 职工故意造成的伤害;
2. 职工醉酒或吸造成的伤害;
3. 职工自残或自杀;
4. 职工因犯罪表现造成的伤害;
5. 职工因战争、恐怖袭击、暴乱等不可抗力因素致使的伤害;
6. 职工因医疗事故、意外等非工作原因引起的伤害;
7. 职工在试用期内发生的伤害。
1. 熟悉认定依据:职工应详细熟悉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和相关规定以便在申诉期间有针对性地提出自身的主张。
2. 收集证据:在工伤认定进展中,证据至关必不可少。职工应积极收集与工伤有关的证据,涵但不限于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工作原因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3. 申请复核:若职工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可向认定机构申请复核。在申请复核时,职工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说明本身的伤害合工伤认定的条件。
4. 申诉程序:假如复核结果仍不合职工的预期,可以向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申诉。在申诉期间,职工应依照规定程序提交相关材料,并积极参加申诉会议。
以下是具体步骤:
(1)提交申诉材料:职工应在接到工伤认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认定机构提交书面申诉材料。材料包含:工伤认定决定书、申诉书、身份证明、工作证明等。
(2)参加申诉会议:职工应依照认定机构的通知参加申诉会议。在会议上职工可陈述自身的观点,提供证据,并回答认定机构提出的疑惑。
(3)等待应对结果:认定机构应在收到申诉材料之日起15日内作出解决决定。若认定为工伤,则依据工伤待遇实行解决;若仍不认定为工伤,则应说明理由。
5. 寻求法律援助:在申诉进展中,职工可寻求法律援助。律师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帮助职工更好地应对工伤认定争议。
6. 关注时效:职工在工伤认定争议解决进展中,要关注时效疑问。依照规定,职工应在接到工伤认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申诉。若超过时效,职工将失去申诉的权利。
工伤认定争议应对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必不可少途径。职工在遇到未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况时,应积极应对,理解认定依据,收集证据,申请复核和申诉。同时关注时效,寻求法律援助,为本身争取到应有的权益。期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帮助广大职工更好地应对工伤认定争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17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