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打工已成为多人谋生的手。在打工期间,工伤事故的发生也时常出现。怎样划分工伤责任以及保障打工者的权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疑惑。本文将从工伤责任划分和打工者权益保障两个方面实解析以期为打工者提供一定的法律参考。
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按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涵以下几种情况: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的职业病;
(4)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
工伤责任的划分遵循以下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工伤事故的发生,首先要确定各方是不是存在过错。若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若劳动者存在过错,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2)因果关系原则:工伤事故的发生与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的表现之间是不是存在因果关系是划分责任的关键。若存在因果关系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公平责任原则:在无法确定过错或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可以依照公平原则划分责任。
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况下应承担工伤责任:
① 未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
② 未对劳动者实安全培训或未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③ 强迫劳动者从事危险作业;
④ 未选用有效措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
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应承担工伤责任:
① 违反劳动律,造成工伤事故的发生;
② 故意制造工伤事故,以骗取工伤保险待遇;
③ 未依照规定佩劳动防护用品。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工伤劳动者可享受以下保险待遇:
(1)医疗待遇:涵工伤医疗费用、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2)伤残待遇:依据伤残等级,给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
(3)死亡待遇:给予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
工伤赔偿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一次性赔偿: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劳动者发生工伤的,应一次性赔偿劳动者工伤保险待遇;
(2)差额赔偿:用人单位已缴纳工伤保险费,但实际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低于劳动者应享受的待遇应赔偿差额部分;
(3)继续赔偿:劳动者因工伤引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应继续支付伤残津贴。
(1)投诉举报:打工者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举报用人单位的违法表现;
(2)申请仲裁:打工者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请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责任;
(3)提起诉讼:打工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须要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责任。
工伤责任划分及打工者权益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紧环节。打工者在面临工伤事故时,应积极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切实履行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348879.html
下一篇:打工伤残怎么赔偿:赔偿标准、划算方式及再审改判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