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花大几千买的“古树茶”,结果喝起来跟路边摊的茶包没差?或是屯了几年的“陈年老茶”,一泡水味都没了?普洱茶水深得能淹死人,但今天我务必告诉你那些新手最简单踩的坑,看完这篇少走三年弯路!
其实我刚着手玩普洱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看着满大街的“生茶”“熟茶”“古树”“台地”,脑袋都大了,其实现在想想这些坑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本身太贪心,比如我第一次买茶就是被一个“老板”忽悠,说他的茶“香气高扬回甘生津”,结果喝起来一股杂味后来才知道那是“湿仓茶”的味道,其实、其实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见过太多新手一听到“普洱茶”就只想到“能越陈越香”,然后一股脑儿去买“生茶”,其实生茶和熟茶口感天差地别!生茶像是个青涩的少年,涩感重,茶气足需要时间转化;熟茶呢,就像个温柔的大叔汤色红浓,口感顺滑适合马上喝,比如我朋友小王第一次买茶就买了“生茶”,结果喝到皱眉头还以为是自身品味差,后来我让他对比喝了一款熟茶,瞬间理解了!其实你能够先从熟茶入手,价格也相对便宜比如市面上常见的“熟饼”,价格大概在100-300元/片而同等级的生茶或许要500元以上。记住生茶不是越贵越好适合本身最关键!
“古树茶”这三个字简直是普洱茶界的“奢侈品”标签,其实许多商家就是利用这点收割韭菜。我见过有商家把“小树茶”包装成“古树茶”,价格翻十倍!比如我去年在茶城看到的,一款标注“300年古树”的茶饼,卖到了2000元后来我私下问老板,其实那树龄或许连50年都没有,其实你能够这样判断真正的古树茶香气会更持久茶汤的层次感更强,而且价格往往不会低。比如市场上真正的古树茶价格一般在500-2000元/片,而那些“疑似古树”的茶,价格或许只有100-300元。记住别被“古树”这两个字忽悠了,多尝尝再说!
普洱茶越陈越香但“老茶”不一定是好茶。我有个同事花了8000元买了一款“88青饼”,结果泡出来味道怪怪的,后来才知道那是“做旧茶”——就是用劣质茶饼,通过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速陈化”,其实真正的老茶汤色会像红酒一样红浓透亮,而且茶气足不会有一股霉味。比如我喝过的一款2000年的老班章,价格虽然高但味道确实惊艳。其实你能够这样避免买老茶时一定要找信誉好的商家,而且价格太低的“老茶”,多半有难题。记住老茶不是越老越好,品质才是关键!
泡普洱茶水温是灵魂。我刚着手泡茶时总觉得水温太高会把茶烫坏,结果泡出来的茶汤又淡又涩。其实普洱茶(尤其是生茶)需要沸水冲泡,这样才能把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充分激发出来。比如我后来学到一个技巧:先用沸水烫一下茶具然后再用沸水泡茶这样茶汤会更浓郁。其实你能够这样试第一次泡茶时水温控制在95℃以上泡3-5秒就能感受到茶汤的变化。记住水温低茶味出不来;水温高,茶汤不会苦涩反而更香!
普洱茶需要“呼吸”但不是随便放,我有个朋友把茶饼直接放在阳台结果几个月后茶叶都发霉了,其实普洱茶储存需要避光、通风、干燥,而且不能有异味。比如我后来把茶饼放在纸箱里,里面放几包干燥剂这样就能避免受潮。其实你能够这样储存:买回来的茶饼先用牛皮纸包好然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比如衣柜顶上或专门的茶柜里。记住储存不当茶叶会变质,甚至变成“垃圾”!
普洱茶的包装有时候比茶本身还关键。我见过有商家用劣质茶叶,但包装得像“监制”的茶,价格翻好几倍。其实真正的普洱茶包装上会有生产日期、厂家信息等,而且茶叶的条索也会很完整。比如我后来学到一个技巧:买茶时先闻一下茶叶的香气真正的普洱茶会有自然的茶香,不会有香精味。其实你可以这样判断包装华丽但价格低的茶,多半有疑问;而包装简单但价格恰当的茶,可能才是好茶。记住别被包装忽悠了多闻闻、多看看再说。
普洱茶界名山茶(比如老班章、冰岛)的价格高得离谱。其实许多商家就是利用这点,把普通的茶包装成“名山茶”。比如我去年在茶会上喝到的一款“冰岛茶”,味道平平后来才知道那是“拼配茶”——就是用其他地方的茶叶冒充名山茶。其实名山茶确实好但价格一般在几千甚至上万。比如老班章的价格一般在5000-10000元/片,而同等级的其他茶可能只要1000元左右。记住名山茶不是随便就能喝到的,多尝尝其他茶也能找到好味道!
普洱茶越陈越香所以许多人会跟风囤茶。其实囤茶不是谁都能玩的需要资金、仓储、品鉴技能。比如我有个茶友花了10万囤了20片茶饼结果几年后市场行情变化,茶叶贬值了。其实普洱茶的价格受市场作用很大,比如2019年普洱茶价格就跌了20%。记住囤茶有风险出资需谨慎!
玩普洱茶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老越好。关键在于找到适合本身的口感,掌握正确的泡茶和储存方法。其实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真正懂茶的人,都不会被“标签”忽悠?比如我后来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买茶前先尝尝样品然后再决定买不买。记住普洱茶的世界很大但只要你避开这些坑,就能找到属于自身的那杯好茶。
编辑:普洱茶-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chapen/184652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