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伤保险是保障职工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获得经济补偿和社会救助的要紧制度。在现实生活中,仍有部分企业或职工木有参加工伤保险。那么在不存在保险的情况下怎样认定工伤事故、工伤赔偿以及走工伤认定的法律途径呢?本文将围绕这些疑惑实探讨。
(1)事故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
(2)事故因工作起因造成。
(3)职工在履行工作职责期间受到伤害。
(4)伤害程度达到一定程度,如轻伤、重伤、死亡等。
(1)工伤事故发生后,职工应向所在单位报告并提交相关证据。
(2)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劳动保障部门应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4)工伤认定决定书生效后,单位应遵循规定支付工伤赔偿。
(1)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可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a. 工伤认定申请表;
b.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及伤害程度的证明材料;
c. 职工的身份证明;
d. 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
e. 其他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证据。
(1)劳动保障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在15日内实审查。
(2)对合条件的申请劳动保障部门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3)对不合条件的申请,劳动保障部门应在15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
(1)工伤认定决定生效后,单位应在30日内支付工伤赔偿。
(2)单位逾期不支付工伤赔偿的,职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3)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裁决。
(4)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职工在事故发生后,应尽量保留现场证据,如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以便在工伤认定期间提供有力证据。
事故发生后,职工应尽快向所在单位报告以免错过工伤认定的时间限制。
在工伤认定进展中,职工可咨询劳动保障部门、律师等专业人士,以确信本身的权益得到保障。
在未有保险的情况下,工伤认定与赔偿仍然可以依法实行。职工应掌握工伤认定的标准、法律途径和关注事项积极维护本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也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参加工伤保险,为职工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文共计约1500字)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81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