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伤害后,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情况下工伤认定有可能遇到困难,引发劳动者无法获得工伤赔偿。本文将从未认定工伤怎么发工资、工伤赔偿及民事诉讼可能性三个方面实行解析以帮助劳动者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按照《劳动合同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者未认定工伤期间用人单位仍应依照以下标准发放工资:
(1)遵循劳动者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但不得低于当地更低工资标准。
(2)若劳动者受伤前工作不满12个月,则按照实际工作时间的平均工资计算。
(3)若劳动者无法提供工资证明,用人单位应遵循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支付。
未认定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期限一般为劳动者治疗、复期间。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者治疗、复期间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若劳动者在治疗、复期间仍未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可停止发放工资。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难题的解释(三)》,工伤赔偿范围涵以下几方面:
(1)医疗费用:包含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
(2)停工留薪待遇:劳动者因工伤需要停工治疗用人单位应按月支付停工留薪待遇。
(3)护理费:劳动者因工伤需要护理的,用人单位应支付护理费。
(4)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照伤残等级,劳动者可一次性获得伤残补助金。
(5)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劳动者因工伤需要继续治疗的,可以一次性获得工伤医疗补助金。
(1)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4)劳动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5)劳动者在工伤认定后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协商不成的,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依照《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疑问的解释(三)》,未认定工伤的劳动者能够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但需要留意的是,劳动者在提起民事诉讼时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以下事实:
(1)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伤害。
(2)伤害与工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用人单位存在过错。
(1)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应该在法定时限内审查并决定是不是受理。
(3)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实行审理,并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未认定工伤的劳动者在工资发放、工伤赔偿及民事诉讼方面仍有一定的权益保障。劳动者在遇到此类疑问时应充分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时采纳行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共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373604.html
上一篇:未认定工伤怎么办残疾证及赔偿:未认定工伤能做伤残鉴定吗?
下一篇:未认定工伤可以私了合法吗:工伤处理流程与私了协议的合法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