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在遭受职业伤害后获得工伤待遇赔偿的关键前提。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劳动者因各种起因未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引起工伤待遇赔偿难题难以解决。本文将围绕工伤未认定情况下能否启动劳动仲裁程序这一疑惑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践案例实分析以期为劳动者 提供参考。
工伤认定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的伤害是不是属于工伤实认定。工伤认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劳动者在遭受职业伤害后可以及时得到救治和赔偿。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实调解和裁决的活动。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要紧途径具有法律效力。
按照我国《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伤害,应该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未申请工伤认定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是否受理其仲裁请求,存在争议。
部分观点认为,劳动者未申请工伤认定,不作用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请求。理由如下:
① 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职责是解决劳动争议,工伤认定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劳动者未申请工伤认定不影响劳动仲裁委员会对劳动者提出的仲裁请求实行审查。
②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程序是两个独立的程序,劳动者未申请工伤认定,不影响其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
部分观点认为,劳动者未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仲裁委员会不应受理其仲裁请求。理由如下:
① 工伤认定是劳动者获得工伤待遇赔偿的关键前提。劳动者未申请工伤认定,可能致使其仲裁请求缺乏事实依据无法得到支持。
② 为了维护劳动仲裁程序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劳动者理应先履行工伤认定程序,再提起劳动仲裁。
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工伤未认定情况下能否启动劳动仲裁程序的案例较多。以下以一则案例实行分析:
案例:某工人甲在工作中受伤未及时申请工伤认定。甲在治疗结后,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待遇赔偿请求。用人单位拒绝赔偿,甲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请求。
分析:依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伤害,应该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未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受理其仲裁请求时,理应审查劳动者是否具备工伤认定的条件。要是劳动者具备工伤认定的条件,劳动仲裁委员会理应受理其仲裁请求;若是劳动者不具备工伤认定的条件,劳动仲裁委员会理应告知劳动者先履行工伤认定程序。
综合法律规定和实践案例,工伤未认定情况下能否启动劳动仲裁程序,应该依据劳动者是否具备工伤认定的条件实行判断。劳动者具备工伤认定条件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应该受理其仲裁请求;劳动者不具备工伤认定条件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应该告知劳动者先履行工伤认定程序。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遭受职业伤害后,理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同时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受理劳动者仲裁请求时,理应严格依法审查,保障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在今后的法律法规修订和完善中,建议对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程序的关系实行明确规定,为劳动者 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7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