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普洱茶尤其是生茶饼年份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好茶越陈越香这话不假。但市场上年份成了玄学真假难辨,年份对口感风味作用巨大十年陈放滋味层次完全不同。不过年份越高越好?未必。需要结合仓储、原料来看。比如2005年的老班章现在价格高得吓人,但喝起来确实有股霸道的老韵。
你是不是也觉得年份这东西,越看越迷糊?我当年第一次买生茶饼,就被年份搞晕了。卖家说“82年的老茶,绝了”,结果喝起来像水。后来才理解,年份只是参考关键看仓储。比如,90年代的部分茶,现在喝起来或许还不如05年的新茶,这让我着手质疑,年份到底有多要紧?
其实,年份里水分不少。比如,市面上标“80年代”的茶,很多是假的。我有个茶友花了大价钱买了个“82年”的茶,结果查了资料,82年那会儿根本没这类茶。这让人挺无奈的,感觉被坑了,不过,也不是所有老茶都是假的比如若干大厂的正品,确实值得收藏。
说实话,年份这东西,甜头和苦头我都尝过。有一次,喝到一款2000年的生茶,茶汤顺滑,回甘持久感觉每一口都是时间的馈赠。不过也有喝到“年份茶”却像喝洗脚水的经历,比如,一个号称“95年”的茶,喝起来酸涩,完全没老韵,这让我觉得,年份只是个数字,味道才是真东西。
年份 | 价格涨幅 | 市场接纳度 |
2005年 | 上涨5倍 | 高 |
2010年 | 上涨2倍 | 中 |
2015年 | 上涨1.5倍 | 低 |
你看年份越老,价格越高,但市场接受度却未必。比如,2005年的茶,现在很多人追捧价格涨得吓人,不过,2015年的茶,虽然也有涨幅,但喝的人不多。这让我觉得,年份和价格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年份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人觉得是品质的保证,有人觉得是炒作的工具。比如,最近有个,某大厂推出“50年”的茶,价格炒到天价,但专家鉴定最多也就20年。这让人挺气愤的,感觉被当韭菜割了。不过,也有人说,年份高的茶确实有收藏价值比如部分稀缺的茶,确实值得。
其实未来普洱茶市场,可能将会越来越理性,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着手关注新茶,觉得“越陈越香”不靠谱,我身边就有个例子一个90后朋友,专门找新茶喝,觉得味道更鲜活,不过,老茶的市场依然存在,尤其是那些真正有年份的茶,比如若干大厂的限量版依然有人追捧。
年份只是参考,味道才是真东西。你下次买茶,别光看年份多闻闻、尝尝,心里就有数了。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