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我国,工伤医疗费用争议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本文将从工伤医疗费未认定争议的法院诉讼时效期限入手分析工伤未认定期间医疗费用医保支付的疑惑,以及未认定上工伤的医疗费用报销途径。
工伤医疗费未认定争议,是指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因工伤认定部门未认定其工伤性质造成劳动者无法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从而产生的医疗费用纠纷。
依照《人民民法典》规定,劳动者对工伤医疗费未认定争议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限为3年。诉讼时效期限自劳动者知道或是说理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1)劳动者在工伤认定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之日起3年内,可以提起诉讼。
(2)劳动者在工伤认定部门未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的情况下,可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3年内提起诉讼。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在工伤未认定期间,劳动者发生的医疗费用,依照以下原则解决:
(1)已参加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其工伤未认定期间的医疗费用,能够先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2)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其工伤未认定期间的医疗费用,由劳动者本人承担。
在以下情况下医保基金能够不予支付工伤未认定期间的医疗费用:
(1)劳动者在工伤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引起用人单位无法及时申报工伤认定。
(2)劳动者在工伤事故发生后,故意隐瞒事实,引起工伤认定部门无法作出正确认定。
在工伤未认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可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依据《人民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应该依法承担工伤保险待遇。
在工伤未认定的情况下,假使劳动者因第三方侵权引发工伤,劳动者能够向侵权人主张赔偿。
在工伤未认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可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先行支付医疗费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经审查,认为合条件的,能够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医疗费用。
工伤医疗费未认定争议的法院诉讼时效期限为3年工伤未认定期间的医疗费用医保支付存在一定限制。劳动者在未认定上工伤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向用人单位、第三方侵权人主张赔偿,或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先行支付等途径,解决医疗费用报销难题。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理应及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373131.html
上一篇:工伤认定流程:未认定工伤的医护人员如何办理认定手续及后续 指南
下一篇:工伤未认定情况下医疗费用赔偿指南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