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工伤认定待审期间职工的薪资保障疑问往往成为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争议点。本文将从工伤未认定期间的工资计算、发放及结算等方面对工伤认定待审期间职工薪资保障难题实解析。
在工伤未认定期间职工的工资计算标准应参照以下原则:
(1)遵循职工受伤前的工资标准计算;
(2)如职工受伤前工资低于当地更低工资标准的遵循更低工资标准计算;
(3)如职工受伤前工资高于当地更低工资标准,但未达到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的,遵循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计算。
工伤未认定期间工资的计算期限,一般从职工受伤之日起至工伤认定结论作出之日止。
工伤未认定期间工资的发放主体为企业。企业应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
工伤未认定期间工资的发放形式有以下几种:
(1)现金发放:企业可以直接将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给职工;
(2)银行转账: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转账办法,将工资发放至职工银行卡;
(3)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还可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发放工资。
工伤未认定期间工资的发放时间,应遵循企业正常的工资发放周期实。如企业工资发放周期为每月底则工伤未认定期间的工资应在每月底发放。
工伤未认定期间工资的结算依据为工伤认定结论。如工伤认定结论为工伤,则企业应遵循工伤待遇标准实行结算;如工伤认定结论为非工伤,则企业应依据正常工资待遇实行结算。
工伤未认定期间工资的结算途径有以下几种:
(1)一次性结算:企业可将工伤未认定期间的工资一次性支付给职工;
(2)分期结算:企业可按照职工的意愿,将工伤未认定期间的工资分期支付;
(3)协商结算:企业与职工可协商确定工伤未认定期间的工资结算途径。
应进一步完善工伤认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工伤未认定期间职工薪资保障的具体规定,为职工和企业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工伤认定及薪资保障工作的监管力度,保障企业依法履行相关责任。
有关部门应增进工伤认定工作效率,缩短工伤认定周期,减轻职工和企业负担。
通过多种渠道传工伤认定及薪资保障政策,加强企业和职工的法律意识,促进双方依法履行各自责任。
工伤认定待审期间职工薪资保障难题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和劳动者都应高度重视。只有依法保障工伤未认定期间职工的薪资权益,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健发展。期待通过本文的解析能够对工伤认定待审期间职工薪资保障疑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7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