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伤残评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在工伤事故中职工受伤程度不同对应的伤残等级和赔偿标准也有所区别。在实践中,有些人并未受伤,却想方设法认定为工伤及伤残等级,以获取赔偿。本文将围绕未受伤情况下能否认定工伤及伤残等级实解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进展中,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是说患职业病的职工。工伤伤残评定标准是对工伤职工伤残程度实评定的依据。
工伤伤残等级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伤残等级越高赔偿标准越高。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必须是在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 未受伤的职工不合工伤认定的基本条件,不能认定为工伤。
工伤伤残等级是按照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实评定的。未受伤的职工未有伤残程度,自然不能认定伤残等级。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伤残赔偿是对工伤职工因伤残引发的收入减少和生活困难实补偿。未受伤的职工不合工伤认定条件,不能获得工伤伤残赔偿。
虽然未受伤的职工不能获得工伤伤残赔偿,但他们在工作中可能遇到其他权益受损的情况。此时,职工可以依法维护本身的权益如:
(1)与用人单位协商需求赔偿因工作原因引发的损失。
(2)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3)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未受伤的职工不合工伤认定条件,不能认定为工伤及伤残等级。
未受伤的职工不能获得工伤伤残赔偿,但可通过其他途径维护本身的合法权益。
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伤伤残评定工作的管理,确信评定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防止未受伤职工认定为工伤及伤残等级。
(1)完善工伤伤残评定标准,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加强对工伤伤残评定机构的监管保障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3)加大对虚假工伤评定表现的查处力度,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未受伤情况下不能认定工伤及伤残等级,也不能获得工伤伤残赔偿。职工在工作中遇到权益受损时,应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工伤伤残评定管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71174.html
上一篇:工伤未被认定走医保:未认定期间医疗费用如何报销及赔偿处理
下一篇:未受伤可否认定工伤责任呢: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及认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