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依法享有的权益。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单位可能存在拒绝认定工伤从而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本文将针对单位拒绝认定工伤的情况为广大员工提供 及索赔的全攻略。
(1)员工发生工伤后,应及时向单位报告,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单位在收到报告后,应该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告。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在15日内对工伤认定申请实审核作出是不是认定为工伤的决定。
(1)单位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确信员工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
(2)单位理应在员工发生工伤后,及时履行工伤认定、赔偿等法律责任。
员工在遭遇单位拒绝认定工伤时,首先应自行收集以下证据:
(1)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等资料。
(2)同事、领导的证言。
(3)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诊断证明等。
员工可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请求对其实工伤认定。投诉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事故报告。
(3)相关证据材料。
若单位仍然拒绝认定工伤,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程序如下:
(1)提交仲裁申请,涵工伤认定申请表、事故报告、相关证据材料等。
(2)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将在1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
(3)仲裁委员会应该在45日内作出裁决。
若劳动仲裁不支持员工的工伤认定申请,员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程序如下:
(1)提交起诉状涵工伤认定申请表、事故报告、相关证据材料等。
(2)法院受理案件后,将在7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
(3)法院理应在6个月内作出判决。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据伤残等级,遵循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
(2)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按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
(3)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依据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
(4)护理费:依照护理等级,遵循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
(5)停工留薪期间工资:依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伤残等级×12个月。
(2)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本人工资×6个月。
(3)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本人工资×12个月。
(4)护理费:本人工资×护理等级×12个月。
(5)停工留薪期间工资:本人工资×停工留薪期间月数。
以下为一起工伤赔偿纠纷案例分析,供读者参考:
某员工在工作中受伤,单位拒绝认定工伤。员工自行收集证据,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最成功认定为工伤。
1. 员工在事故发生后自行拍摄现场照片、视频,收集同事、领导的证言。
2. 员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事故报告、相关证据材料。
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经审核,认定该员工所受伤害为工伤。
4. 员工依照工伤赔偿标准,向单位提出赔偿须要。
5. 单位同意支付赔偿金员工获得相应赔偿。
工伤赔偿是员工合法权益的要紧保障。面对单位拒绝认定工伤的情况,员工应该勇于 ,通过合法途径争取自身的权益。同时单位也应承担起法律责任,切实保障员工的工伤赔偿权益。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06370.html
下一篇:工伤后单位怎么认定工伤等级及赔偿与责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