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必不可少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员工与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工伤认定的争议。本文将以“员工认为工伤而企业不认为”的情况为切入点,探讨工伤认定争议的成因、解决途径及双方举证责任。
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在实际操作中工伤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类模糊性造成了员工和企业对工伤认定的分歧。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更大化是其天性。在工伤认定进展中,企业有可能出于减低成本、规避责任的考虑,对员工的工伤诉求持有保留态度。
部分员工对工伤认定政策熟悉不足缺乏 意识,引起在工伤认定期间,无法有效地为本身争取权益。
在工伤认定争议中,双方首先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企业应主动与员工沟通,理解员工的诉求,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协商不成,员工可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认定争议实审查。
假如行政复议不能解决疑惑,员工还可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护本身的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照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在工伤认定争议中,员工需要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1)证明本身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
(2)证明伤害与工作有直接因果关系;
(3)提供相关证据,如病历、工作记录等。
用人单位在工伤认定争议中需要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1)证明员工伤害非因工作起因造成;
(2)证明员工在工作中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3)提供相关证据如企业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
工伤认定争议是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域的一个突出难题。在解决这类争议时,员工和企业应遵循法律法规,合理承担举证责任。部门和司法机关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员工提供公正、公平的 途径。同时企业应升级对工伤认定政策的认识,关爱员工,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269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