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对遭受职业伤害的员工对于,工伤认定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治疗和生活保障更是一种社会正义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情形可被认定为工伤?工伤认定的标准和程序又是怎样的?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工伤认定的相关事宜。
工伤认定标准是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的伤害是不是属于工伤实行判断的过程。以下是若干具体情况下可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1. 工作时间内在工作场所发生的伤害;
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的伤害;
3. 在工作期间,因工作起因受到等意外伤害;
4.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
5. 在工作期间,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起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该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疑问实详细解答:
工伤认定的对象主要是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以下几类人员可认定为工伤:
1. 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全日制员工;
2. 非全日制员工但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3. 临时工、实生、退休返聘人员等特殊用工形式的人员;
4. 在工作期间,因工受伤的劳动者。
工伤认定的部门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我国工伤认定工作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可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认定工伤的具体部门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下属的工伤认定机构。工伤认定机构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将依法对申请材料实审查,对合条件的,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以下几种情形可认定为工伤:
1. 工作时间内在工作场所发生的伤害;
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的伤害;
3. 在工作进展中,因工作起因受到等意外伤害;
4.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
5. 在工作进展中,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理应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理解工伤认定的标准和程序有助于劳动者在遭受工伤时,依法维护本身的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该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安全、健的工作环境。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26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