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普洱茶的传统杀青方式主要采用手工炒锅杀青。在炒茶时,灶的高度与制茶者的腰部相当,铁锅倾斜大约30度,以便于翻炒。通常使用柴火进行加温,当锅温升至150℃以上后,便可投入5-10公斤的鲜叶进行杀青。在杀青过程中,锅温可达到200℃,而叶面温度则维持在60—80℃之间。此时,活性酶的活性只是被钝化。普洱茶杀青的温度控制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依照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制茶工艺,普洱茶杀青的温度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古树普洱茶的杀青温度应在100℃左右,时间控制在2-3分钟。这个温度范围既能有效地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又不会对茶叶的营养成分造成过多的破坏。

普洱茶杀青要立即晾干的原因如下: 首先,杀青后茶叶内部的陈化酶活性并未完全停止,仍有可能在茶叶湿润的状态下引起茶叶的发酵,使茶叶变质。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杀青后应立即晾干,将茶叶的水分尽量去除,防止茶叶发酵。 其次,晾干可促进茶叶中的物质代谢。在茶叶经过杀青后,它的新陈代谢依然在继续进行。处理温度于45℃~70℃时,一般对于普洱茶中的酶在35-40摄氏度时活性最强,可以促进茶叶中的物质转化和风味形成。 当温度超过60摄氏度时,酶的活性开始受到抑制,普洱茶中的生物碱酶和酯酶等关键酶类也许会部分失活。 在9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普洱茶中的活性酶会迅速被破坏,致使茶叶的氧化和发酵过程受阻。

普洱茶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茶以其独到的发酵工艺和陈化潜力而闻名于世。在普洱茶的生产进展中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起着至关关键的作用。本文将从酶的活性特点、温度对酶活性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怎么样塑造普洱茶的风味与品质三个方面实行深入探讨。

杀青,顾名思义,就是破坏鲜叶的组织。通过高温(叶温80℃-85℃)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减缓其发酵速度,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除去鲜叶的青草气,促进良好香气自然形成。杀青正是利用了酶的高温失活的性质。

温度控制在180℃至220℃之间,时间控制在30秒至60秒之间,转速保持在每分钟30-45转。同时还需要按照茶叶的具体类型、含水量以及所利用的杀青设备灵活调整。普洱茶的杀青时间往往控制在30秒至2分钟之间。杀青时间过短会引起酶活性未能完全钝化,茶叶容易发生褐变;而时间过长则可能使茶叶失去应有的鲜爽感。适宜的杀青温度大约在60℃左右,这样的温度能迅速钝化酶的活性,阻止多酚氧化,确保茶叶在后期转化中活性酶能够发挥作用,从而呈现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独特特征。【温度对杀青的影响】杀青时间和操作 杀青时间的决定因素 杀青时间同样是决定杀青品质的关键因素。在杀青过程中,我们通常遵循“老叶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