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功夫茶不只是泡茶那么简单,里面大有学问,讲究的是一套流程和礼仪,喝起来才够味儿~
功夫茶茶具那可是讲究!务必得有茶壶、茶杯、茶盘、茶匙、茶巾这些基本款,而且茶壶得选小点的那种叫“孟臣罐”的用!茶杯也要小闻香杯和品茗杯都要备齐,第一次弄这些感觉跟装修新房一样啥都得买齐,钱包有点疼😂。
这些茶具看着简单其实每个都有专门用途。茶盘主要是接水防止满地是水;茶匙是取茶叶用的,直接手抓多不卫生啊!茶巾就是擦茶具的用完得擦干净不然下次用有茶渍就不好看了。这些家伙事儿少了哪个都不行,就像做饭少了锅碗瓢盆一样。
刚着手我买了一套茶具,结果发现好多零件都不认识,问卖茶的老板老板一脸“你咋这么笨”的表情给我讲解,现在想想当时真尴尬😅。
泡功夫茶的水那可是重中之重。古人说“水为茶之母”,这话一点不假。用山泉水其次是纯净水自来水绝对不行!自来水有氯味泡出来的茶直接毁掉。
水温也很关键!泡不同茶要用不同温度的水。绿茶用80度红茶用90度乌龙茶要用100度的沸水,水温低了茶味出不来;水温高了,简单把茶烫坏发生苦涩味。这水温控制起初我老是掌握不好要么太烫要么不够热,现在练得差不多了但偶尔还是会翻车🤦♂️。
还有水的硬度也很关键,硬水泡茶简单发生水垢,作用茶汤颜色和口感。软水泡茶茶汤更清澈香气更明显。所以有条件的话买个净水器还是很有必要的。水这东西对泡茶而言真的太关键了!
选茶叶得看个人口味啦,功夫茶常常用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这些,新手提议从香气明显的茶着手,比如凤凰单丛闻着就舒服。
放茶叶也有讲究,一般茶壶和茶叶的比例是1:20,也就是100克水放5克茶。但功夫茶用的是小茶壶,所以茶叶要放足差不多占茶壶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茶叶太少味道淡;茶叶太多又太浓。这个度起初很难把握我试了好几次才找到感觉。
放茶叶要用茶匙不能直接手抓。而且茶叶不能压得太实,要松散一点这样茶味才能均匀释放。第一次泡功夫茶时我放茶叶放得太满了结果泡出来的茶超级浓,苦得我直咧嘴😭。现在想想真是“血泪教训”啊!
功夫茶泡法那叫一个复杂。基本步骤是:温杯烫壶、置茶、洗茶、泡茶、分茶、奉茶。每个步骤都不能少少了哪个都感觉不对劲。
温杯烫壶是第一步用开水把所有茶具烫一遍,这样能强化茶具温度泡出来的茶更好喝,洗茶也很关键就是把茶叶用热水迅速冲一下马上倒掉,这样能够去掉茶叶上的灰尘和杂质。泡茶时间要控制好第一泡15秒第二泡20秒,后面每泡增长10秒。
分茶要用“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的手法,就是把茶汤均匀分到各个杯子,不能有的多有的少。起初我泡茶手忙脚乱不是烫到手就是倒得满地都是,现在熟练多了但偶尔还是会手抖。感觉泡功夫茶就像跳广场舞,每个动作都得到位不然跟不上节奏😂。
功夫茶不只是喝还得讲究礼节!主人泡茶时要面带微笑,动作要优雅,客人喝茶时要用三指并拢的途径持杯,不能端杯底。
喝茶前要先闻香把闻香杯放在鼻子前闻一下。喝茶时要小口啜饮不能大口牛饮,喝完要把杯子放回原处,不能随手乱放,这些规矩一着手觉得好麻烦,现在习惯了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还有主人泡茶时要先给长辈或客人,自身最后喝,客人喝茶时假如还想再喝要把杯子倒扣在桌上;若是不想喝了,就把杯子放在茶盘边。这些细节一着手我都没留意,被别人提示后才改正。感觉学功夫茶礼仪就像学英语口语一着手说得结结巴巴,慢慢就流利了🗣️。
泡功夫茶还得看季节!春天适合喝绿茶清爽解腻;夏天适合喝白茶清热降火;秋天适合喝乌龙茶香气浓郁;冬天适合喝红茶暖身暖胃。
不同季节水温也要更改。夏天天气热水温能够稍微低一点;冬天天气冷,水温要高若干。而且泡茶时间也要依据季节更改,夏天时间短一点冬天时间长一点。
我之前不知道这个夏天老喝浓茶,结果上火严重;冬天喝淡茶,又觉得不够暖。现在依照季节更改感觉舒服多了。看来泡茶也得“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呀。
新手泡功夫茶简单犯几个错误:水温太高、茶叶放太多、泡太久、倒茶不均匀、不懂礼节。
水温太高会把茶烫坏发生苦涩味。茶叶放太多茶汤太浓喝起来像喝。泡太久茶味会变淡而且容易发生杂味,倒茶不均匀有的杯子多有的少客人会不高兴。不懂礼节比如端杯底、大口喝会被人笑话。
我刚开始泡茶时这几个错误都犯过,特别是倒茶不均匀第一次请朋友喝茶结果一个杯子满一个杯子空,朋友看了直摇头😩。现在虽然还会犯小错误,但大难题基本避免了,看来学功夫茶也是“落空是达成他娘”啊!
泡功夫茶确实有许多讲究,但别被吓到。慢慢来多练习就能掌握其中的奥妙。最关键的是享受过程毕竟喝茶嘛开心最要紧!
🍵 愿你在茶香中找到属于自身的那份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