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作为一个爱喝茶的普通人,我以前一直以为普洱茶就是那种“越陈越香”的老茶,直到最近被朋友拉去了一家小众茶馆,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普洱茶也有“初制”和“精制”的区别。
那天我点了一杯“茶颜悦色”,店员说这是他们家新出的系列,听起来挺有感觉,结果一喝味道居然有点像我以前在超市买的那种便宜普洱茶,但价格却贵了不少。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茶颜悦色”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新概念,而是一种包装和营销途径,跟茶叶本身的品质关系不大,这让我着手思考普洱茶到底怎么区分“初制”和“精制”?它们之间真的有那么大的差距吗?
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初制”。初制也就是茶叶从采摘到晒干的过程,是茶叶生产的第一步。
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其实每一步都讲究。比如杀青的时间、温度,都会作用最终的味道。
而精制呢就是对初制后的茶叶实行进一步加工,比如筛分、分级、拼配、蒸压等。
初制 | 精制 |
采摘、杀青、揉捻、晒干 | 筛分、拼配、蒸压、包装 |
决定茶叶基础品质 | 提升茶叶外观和口感一致性 |
初制是“骨架”精制是“外衣”,两者都很要紧但侧重点不同。
有一次我去云南旅游跟着当地的茶农学做茶,那时候我才理解初制的好坏直接作用后续的转化。
比如假使杀青不够,茶叶会发苦;假如揉捻不到位,茶汤就会淡,这些都会作用后期的陈化效果。
而精制虽然能让茶叶看起来更整齐、颜色更均匀,但要是没有好的初制基础,再好的精制也救不了。
就像我之前喝的那个“茶颜悦色”,或许就是用了劣质初制茶,然后通过精制包装了一下,卖个高价。
现在市场上许多商家打着“古法制作”、“手工精制”的旗号,其实是以次充好。
我有个朋友就踩过坑。他花了几百块买了一饼“老茶”,结果一泡味道又苦又涩,完全不像宣传的那样“醇厚”。后来才知道那是初制没做好还被人为加了糖。
此类现象在茶圈很普遍,尤其是普洱茶因为它的“陈化”特性,许多人愿意为“年份”买单。
但其实年份不等于品质,关键还是看初制和精制是不是到位。
“茶颜悦色”这个说法,最早是在部分年轻茶友中流传起来的。它不是也不是某个而是大家用来形容外表好看、味道一般的茶。
比如有些茶包装精美,名字好听但喝起来却没什么特色。这就是“茶颜悦色”的典型代表。
我自身也试过几款确实有点失望。不过也有例外有些“茶颜悦色”其实也不错,只是需要多花点时间去辨别。
我觉得初制才是根本。没有好的初制精制再华丽也没用。
但也不能忽视精制的作用,它能提升茶叶的整体表现力,尤其在市场推广上很关键。
下次买茶的时候别只看包装和名字,更要留意茶叶的初制工艺和原料出处。
毕竟喝茶是为了享受,而不是为了被“颜值”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