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我在茶友群里看到有人吐槽“花了大价钱买的普洱茶饼,结果泡出来味道怪怪的,跟卖家说的完全不一样,”😩 这不是个例许多新手都遇到过类似难题,要么是茶饼压得太死要么是工艺不过关要么就是存储不当,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普洱茶饼的那些事儿,看看传统工艺到底有哪些坑,新手怎么样避雷,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对吧?
普洱茶饼主要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简单说就是云南特有的一种大叶子茶树,采摘下来后不经过完全发酵,直接晒干。此类茶有个特点耐储存越陈越香。就像红酒一样放得越久或许越好喝。前提是你的储存方法得当,不然放久了就成“老垃圾”了。😂
记住只有云南产的茶才能叫普洱茶,其他地方的都不算。
茶饼压得紧主要是为了方便运输和储存。古代交通不便把茶叶压紧能够节省空间,还能防止茶叶在运输进展中碎掉,现在虽然交通方便了但有些厂家还是保持这个传统。不过压得太紧也有坏处:一是作用后期转化二是新手很难撬开,我曾经就因为茶饼太紧,差点把手掰断真是“心好累”啊!🤦♂️
小提示:压得适中的茶饼才是好茶饼,太松太紧都不行。
茶饼中间那个小洞洞叫“茶针孔”,也叫“母孔”。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开的,它有几个作用:一是方便茶饼通风有利于后期转化;二是方便运输时穿绳子;三是方便撬茶时下针。不过现在有些厂家为了省事,直接用机器压这个孔就没了,我个人觉得有茶针孔的茶饼更传统,喝起来更有“古早味”。🤔
小知识茶针孔的大小和位置也能反映工艺水平,别小看这个小细节!
干仓和湿仓是普洱茶储存的两种方法。干仓就是自然通风、干燥的环境,茶饼转化慢但味道更纯净;湿仓是高温高湿环境,茶饼转化快但简单有霉味。我个人更倾向于干仓茶,毕竟湿仓茶喝起来总感觉有点“怪怪的”,不过现在有些商家会“阴阳脸”,说是干仓茶实际上偷偷用湿仓应对过。😠
干仓茶 | 湿仓茶 |
---|---|
转化慢口感纯净 | 转化快可能有霉味 |
价格相对高 | 价格相对低 |
这要看个人口味了。新茶饼茶气足口感强烈;老茶饼经过转化,口感更柔和顺滑。我个人觉得新茶饼更适合入门,价格便宜还能感受原始风味。老茶饼动辄几千上万万一买到假的就亏大了,不过现在有些“茶托”会吹嘘老茶饼,说是什么“传世之作”,听听就好别当真。😅
小提议:新手可以从3-5年的茶饼着手尝试,价格适中口感也还行。
茶饼上的“金花”其实是酵母菌,学名叫做“冠突散囊菌”。此类东西在黑茶中很常见,普洱茶中偶尔也会出现。有金花的茶饼往往被认为品质更好,因为酵母菌可以促进茶叶转化。不过假使你看到的是白色或绿色的霉斑,那可就是真发霉了赶紧扔掉!我有个朋友就因为贪便宜买了发霉的茶饼,结果喝完拉肚子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记住:金花是黄色的霉斑是白色或绿色的,别搞混了。
普洱茶的山头说法是云南特有的,比如“易武”、“冰岛”、“老班章”等等,这些地方因为土壤、气候不同,茶树生长环境有差异所以茶叶口感也不同。商家们喜爱用山头来区分茶叶品质,价格也相差悬殊。我个人觉得山头只是参考因素之一,更关键的是工艺和储存,有些商家会“挂羊头卖狗肉”,说是老班章实际上就是普通茶饼。😤
茶饼价格差异主要来自几个方面:原料等级、工艺水平、溢价、年份和稀缺性。比如同一批茶特级和一级价格就能差一倍。有些知名的茶饼价格高得离谱,其实品质未必比小厂的好,我提议新手不要盲目追求高价茶,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的茶饼着手尝试,找到自身喜爱的口味最关键。毕竟喝茶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装X。👍
小提示:价格不是衡量茶叶好坏的唯一标准,适合自身的才是的。
普洱茶饼的世界很复杂,但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就能少走很多弯路。记住:不要被花哨的包装和营销话术迷惑,多喝多比较找到适合本身的才是王道。最后送大家一句“茶饼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