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职工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或患职业病。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要紧环节,关系到职工的救治、赔偿以及相关权益保障。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民法典对工伤的认定范围和规定也日益明确。本文将从民法典对工伤认定的界定、法律规定以及工伤认定范围等方面实解析,以期为工伤认定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进展中,职工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或患职业病。这里的“工作过程”包含工作前、工作期间以及工作后;而“工作原因”则包含工作本身的危险、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
民法典规定,工伤认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工伤认定理应按照事故发生的事实和职工受到伤害的程度,客观、公正地实行。
(2)合法原则。工伤认定应依法实,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3)及时原则。工伤认定应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实,避免久拖不决,损害职工合法权益。
依照民法典规定工伤认定程序主要涵以下几个环节:
(1)职工或是说其近亲属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用人单位在收到申请后,理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实审查依照实际情况决定是不是认定为工伤。
(4)对认定为工伤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该通知用人单位和职工。
民法典规定,工伤认定应该依据以下材料:
(1)职工的工伤认定申请。
(2)用人单位的事故报告。
(3)医疗机构出具的伤情诊断证明。
(4)其他与工伤认定有关的材料。
依照民法典规定,以下情况属于工伤认定范围: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
(2)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
(3)在工作进展中,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
民法典规定,以下情况属于工伤认定范围:
(1)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患职业病的。
(2)因工作原因,患其他疾病的,但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照民法典规定以下情况不属于工伤认定范围:
(1)职工因犯罪表现造成的伤害。
(2)职工因自杀、自残引起的伤害。
(3)职工因醉茶、吸致使的伤害。
民法典对工伤认定的界定和法律规定为工伤认定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工伤认定工作的传和培训,提升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38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