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无过错责任制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一项关键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时的合法权益。本文将围绕工伤无过错责任制的法律依据详细列举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以便读者更好地熟悉这一制度。
工伤无过错责任制法律依据主要包含《人民劳动法》、《人民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工伤无过错责任制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1.《人民劳动法》
(1)第十六条: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工负伤、患职业病或是说因工死亡的遵循有关规定给予工伤待遇。
(2)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理应准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2.《人民劳动合同法》
(1)第二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间因工负伤、患职业病或因工死亡的,用人单位理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工伤待遇。
(2)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应该按期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3.《工伤保险条例》
(1)第二条:人民境内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该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2)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理应认定为工伤:
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②在工作时间前后和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是说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④患职业病的;
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起因受到伤害或是说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是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该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3)第十六条:职工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①故意犯罪的;
②醉酒或是说吸的;
③自残或是说自杀的。
1.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是说遵循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理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长。
2.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涵工伤医疗待遇、伤残待遇、工亡待遇等。
3.监与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工伤保险法律法规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能够依法实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工伤无过错责任制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一项关键制度,通过明确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有助于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理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伤保险制度的监和管理,保证工伤职工得到及时、公正的待遇。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363071.html
上一篇:无辜降薪和调岗怎么算赔偿及津贴,遇到无故调岗降职降薪怎么办
下一篇:违法分包出现工伤事故责任及处罚、保险赔偿与法律责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