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详解七类不予认可的工伤情况
工伤认定是维护职工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对职工在岗位上遭受的伤害通过工伤认定来保障其合法权益。并非所有在工作期间发生的伤害都能被认定为工伤。以下将结合语料库中的信息,详解七类不予认可的工伤情况。
一、不得认定工伤的三种情形
1. 操作
操作是指职工在作业期间,违反安全生产规定、操作规程或工作律引起自身受到伤害。在这类情况下,由于职工自身存在过错,不得认定为工伤。例如,职工在未佩安全帽的情况下进入工现场,不被坠落的物品击中头部,此类情况便不能认定为工伤。
2. 自伤或自杀
职工在作业进展中,因个人起因致使的自伤或自杀,不得认定为工伤。这涵职工故意造成自身伤害,以及因精神疾病等引起的无意识自伤或自杀。此类情况明显与工作无关不合工伤认定的条件。
3. 因犯罪表现造成的伤害
职工在犯罪进展中,因犯罪表现造成的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例如,职工在盗窃期间被受害者反抗致伤,此类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
二、其他四种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情况
1. 因疾病致使的伤害
职工在作业进展中因自身疾病引起的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例如,职工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突然发作,引起摔倒受伤,此类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
2. 因工外出期间发生的非工作起因伤害
职工在因工外出期间,发生的非工作起因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例如职工在外出期间,因私人事务与他人发生纠纷,被打伤此类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
3. 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伤害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伤害,一般不得认定为工伤。但是假如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可以认定为工伤。
4. 因其他非工作原因引起的伤害
职工在作业进展中因其他非工作原因造成的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例如,职工在休息时间,因个人原因与他人发生纠纷,被打伤此类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
三、总结
工伤认定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关系到职工的合法权益。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上七类情况均不得认定为工伤。在实际操作中,各级工伤认定部门应严格把握工伤认定的标准,既要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避免滥用工伤认定,造成资源的浪费。
工伤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多方利益。各级工伤认定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广大职工也应加强安全意识,遵守安全生产规定,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 2024伤残丨有几种不得认定工伤的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的三种具体情形
- 2024因工受伤丨工伤认定全解析:如何判断多个单位员工的工伤归属及认定流程
- 2024伤残丨养老保险参保者是否可额外购买社会保险解析
- 2024工伤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不能报工伤吗:如何处理工伤与养老待遇的认定与报销问题
- 2024因工受伤丨养老保险领取者是否仍可进行工伤认定及赔偿详解
- 2024因工受伤丨工伤赔偿与养老保险权益:同时享有养老保险是否可申请工伤补偿
- 2024工伤丨有养老保险还能认定工伤么现在如何认定,领取养老保险是否影响工伤认定?
- 2024伤残丨养老保险与工伤认定:详解双重保障下的权益保障与理赔条件
- 2024伤残丨哪些情形不认定为工伤:事故、赔偿及行为认定
- 2024工伤丨工伤认定的几种典型情形及相关标准解析
- 2024伤残丨工伤认定的多种方式及详细流程解析
- 2024因工受伤丨有几种方式认定工伤事故的标准及具体内容
- 2024伤残丨工伤事故罪认定的多元方法解析
- 2024伤残丨工伤事故等级认定的多种判定标准与详细分类解析
- 2024伤残丨工伤事故认定的三大核心条件详解
- 2024因工受伤丨全面解析:工伤认定的多种标准和详细流程解读
- 2024伤残丨有几种方式认定工伤等级的标准:工伤伤残等级认定方法详述
- 2024因工受伤丨工伤等级认定的多种鉴定方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