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工伤认定是指在职工在工作中发生事故伤害或患有职业病时依法对其是不是属于工伤实行认定的一项法律程序。
工伤认定对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必不可少意义。一方面工伤认定有助于明确用人单位和职工的责任为职工提供必要的补偿和保障;另一方面工伤认定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及《工伤认定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工伤认定实行了明确规定。
(1)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是说患有职业病后用人单位应该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是说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该依法实行审查,并在规定时限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工伤认定以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依、生活自理障碍、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等相关内容为标准,并以此来实行划分伤残等级。
以下情况可被视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是说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虽然未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形。
依照《劳动合同法》及《工伤认定办法》等法律法规,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认定首先要先确定劳动关系的存在。
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认定的范围与上述工伤认定范围相同。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在工伤认定期间,如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是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要紧环节,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工伤认定进展中,咱们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准确把握工伤认定的标准与范围,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和职工也要增强法律意识,履行各自的义务,共同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457327.html
上一篇:认定工伤是在哪里认定
下一篇:认定工伤是找哪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