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关键措,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获取赔偿选用欺骗手骗取工伤认定。本文将以骗取工伤认定后未获赔偿、主动坦白及超时限应对为例,探讨相关法律难题及应对方法。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理应依据事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实。骗取工伤认定,是指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使工伤认定部门作出错误的工伤认定决定。此类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工伤保险基金的财产权益具有违法性。
骗取工伤认定后假使未获得赔偿,其违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工伤保险基金的财产权益。骗取工伤认定意味着虚构了工伤事实,使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了不应支付的赔偿,侵犯了基金的财产权益。
(2)损害其他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骗取工伤认定造成工伤保险基金受损进而作用到其他工伤职工的赔偿权益。
(3)破坏社会公平正义。骗取工伤认定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了社会风气。
骗取工伤认定书后,主动坦白有利于减轻违法行为的危害,挽回损失,同时也是对自身错误行为的认识和改正。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主动坦白可以从轻或是说减轻行政处罚。
(1)从轻或是说减轻行政处罚。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主动消除违法行为危害后续影响的,能够从轻或是说减轻行政处罚。
(2)可能构成犯罪。倘若骗取工伤认定书的金额较大,可能构成诈骗罪。按照《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工伤认定决定的行政复议时限为六十日。超过这个时限,行政复议机关不再受理。
(1)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假如认为工伤认定决定有误,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向有关部门反映。可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难题,寻求帮助。
骗取工伤认定未获赔偿、主动坦白及超时限应对,均涉及到法律难题。对此类行为,应该严格依法解决,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广大职工应该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共同维护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发展。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7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