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打工已经成为多人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劳动强度的不同打工者有时会面临工伤的风险。本文将围绕打工能否认定工伤等级、工伤等级标准以及工伤等级高低判定等方面实行探讨。
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由于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或疾病。依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是指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受到的伤害或疾病: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
(2)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是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发生疾病死亡的;
(6)在紧急情况下,为维护利益、公共利益或是说他人合法权益,选用紧急措受到伤害的。
依据上述定义,打工者在工作期间受到的伤害或疾病,若是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可认定为工伤。工伤等级的认定,主要是依据工伤对劳动者身体功能的作用程度、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程度来划分。
打工者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只要合工伤的认定条件,就可以认定为工伤等级。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职工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工伤等级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到十级,其中一级为最严重的工伤等级,十级为最轻的工伤等级。
(1)一级工伤:劳动者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2)二级工伤:劳动者因工致残,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3)三级工伤:劳动者因工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4)四级工伤:劳动者因工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基本自理;
(5)五级工伤:劳动者因工致残,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可自理;
(6)六级工伤:劳动者因工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能够自理;
(7)七级工伤:劳动者因工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基本自理;
(8)八级工伤:劳动者因工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能够自理;
(9)九级工伤:劳动者因工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可自理;
(10)十级工伤:劳动者因工致残,轻度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能够自理。
工伤等级的判定,需要由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实伤残评定。评定机构依据工伤职工的伤情、功能障碍程度、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按照《工伤职工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实行评定。
工伤等级的高低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伤情的严重程度:伤情越严重,工伤等级越高;
(2)功能障碍程度:功能障碍越严重,工伤等级越高;
(3)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劳动能力丧失越严重,工伤等级越高;
(4)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影响越大,工伤等级越高。
工伤等级的高低判定,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实际操作中,评定机构会按照《工伤职工伤残等级评定标准》中的具体条款,对工伤职工的伤残情况实综合评定,以确定工伤等级。
打工者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只要合工伤认定条件就能够认定为工伤等级。工伤等级的划分和判定,旨在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理解工伤等级的认定标准和判定方法,有助于打工者更好地维护本身的权益。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49002.html
下一篇:打工过程中发生意外,如何认定工伤事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