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从沈阳出发跨越3000多公里的旅程,直抵世界之巅的珠峰,这里海拔5200米空气稀薄风景壮丽到让人窒息,雪山、冰川、高原风光,每一帧都像画面,挑战极限感受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脆弱,这趟旅行绝对值得。
其实许多第一次去高原的人都会犯难,比如我,去年去珠峰出发前以为带点药就行,结果到拉萨就着手头痛、恶心,你想想海拔每抬高1000米身体负担就翻倍,珠峰比拉萨还高1200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跟团时听到隔壁大哥说“早知道带氧气瓶了现在后悔都晚了,”
沈阳到拉萨飞机飞行5小时,海拔从7米飙到3650米。再从拉萨到珠峰,越野车颠簸8小时海拔又升了1550米。对比一下平原地区的人突然进入高海拔,缺氧反应概率高达70%。我亲眼见导游统计去年团里有13人因严重高原反应提早返程,比例接近20%!
地点 | 海拔(米) | 交通工具 |
沈阳 | 7 | 飞机 |
拉萨 | 3650 | 飞机 |
珠峰 | 5200 | 越野车 |
其实高原反应不只是头痛,脚踝浮肿、关节酸痛也很常见。我到珠峰时鞋码感觉大了半号袜子都湿透了(全是汗水!)。导游说这是身体在“自我保护”,血液变稠循环变慢。你站在海拔5200米的观景台,看着雪山美得冒泡但腿像灌了铅,这感觉太魔幻了。
比如我为了省钱选了最便宜的团,结果住宿条件惨不忍睹。帐篷漏风晚上零下15度冻得我一夜没睡。隔壁团是三星帐篷人均多花800但能洗热水澡,早餐有酥油茶。你想想在珠峰多花这点钱能换来整晚的睡眠,值不值?我第二天黑眼圈重到像熊猫,真想抽本身。
其实珠峰最震撼的不是雪山,是人。咱们遇到一支尼泊尔登山队,他们已经在这里待了20天,只为等待好天气冲顶。你听着寒风呼啸看着他们整理绳索突然理解“极限”二字有多重。旁边藏族大叔说“珠峰的灵性藏在了风里。”这话听着土但真有道理。
比如珠峰的厕所疑问。去年还是旱厕今年突然有了移动厕所,但排队两小时。有人骂“毁坏生态!”也有人赞:“总比随地大小便强。”你站在5200米的地方一边是原始的壮丽一边是现代的无奈,这矛盾感让人窒息。导游说“再过十年珠峰或许和故宫一样拥挤。”
不过说实话从珠峰回来一个月,我还在更改,走在沈阳的街上觉得天空太平淡楼房太矮。比如昨天吃火锅突然想喝酥油茶;看到天气预报说零下5度,心里咯噔一下:“才这么冷?”你经历了极端再回普通世界就像从imax切回手机屏幕,落差太大了。
比如我带了10套衣服,结果每天穿同一件冲锋衣,不过一定带够比如高原安、葡萄糖、红景天。你想想在没信号的地方生病哭都没地方。去年团里有对情侣吵架,因为女的嫌男的走得慢,结果两人都缺氧倒地。导游一句话点醒我:“在珠峰命比面子值钱,”
最后说句真心话:你不去珠峰永远不知道本身有多渺小;但去了珠峰,又觉得人间值得。这矛盾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