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从广西河池出发一路向西,跨越3000公里直抵世界之巅脚下,缺氧、颠簸、冻土…这趟“地狱级”挑战,你敢用生命去换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吗?珠峰的星空会告诉你答案。
“我后悔了真的后悔了,当初要是知道要坐40小时绿皮,打死我也不来,”——这是上周刚从珠峰回来的张哥在酒店大厅崩溃时的原话。
其实你算笔账就理解了:河池到拉萨硬座票¥550,拉萨到珠峰景区车¥1300,高原氧气瓶¥50/罐抗高反药¥200…光基础消费就快¥2000,不过你还得算上3天时间成本,还有随时或许发生的急性高原反应抢救费(当地诊所挂水¥300起步),对比下成都直飞拉萨¥800+当天到珠峰¥1500,这性价比…啧啧你细品。
河池路线 | 成都路线 |
耗时72小时 | 耗时24小时 |
¥2000基础消费 | ¥2300基础消费 |
其实你想想珠峰海拔5100米,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40%,我亲眼见过一个东北大哥刚下车就脸发紫、吐得稀里哗啦,最后是被担架抬走的,不过有个小窍门出发前3天着手每天嚼2片红景天(药店¥20),路上多喝水(高原干燥会加剧高反),到了景区别洗澡别剧烈运动。其实当地向导说每年有10%的人因为高反提早下山,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你肯定以为珠峰就是那种随便拍拍就是大片的地方,不过实际情况是:五一、期间排队看珠峰的人能排到200米开外!其实我亲眼看到有人为了抢角度,直接跪在冻土上拍视频(温度零下10度啊朋友们!)。不过非旺季(11月-3月)去的话,你甚至能包下整个观景台。其实当地人说去年有20万人冲着“网红打卡”去,结果90%的人连珠峰真容都没看清就冻回去了。
其实景区内只有4家小卖部,东西比拉萨贵3倍(矿泉水¥15/瓶),不过厕所更是“惊喜”——就是几个挖在冻土里的坑,零下温度时进去5分钟就能冻僵。其实我有个朋友去年去,刚下车手机就自动关机了,因为海拔太高信号都没了,不过现在景区强制需求请导游(¥400/天),其实这钱花得值至少能帮你跟藏民讨价还价(牦牛肉¥80/斤,被坑的游客超50%!)。
其实我提议你列个清单:防寒服(零下15度必备)、氧气瓶(至少2罐)、抗高反药、强光手电(晚上看星星用)、保温杯(热水比黄金还珍贵)。不过最扎心的是你还得带个垃圾袋(景区严谨环保,罚款¥500起)。其实当地藏民告诉我他们发现80%的游客都忘了带防晒霜,结果脸被晒得脱皮(紫外线强度是平原则数3倍!)。
其实这个疑问没有标准答案。你想想当你站在5100米海拔看到珠峰在眼前“触手可及”时,那种震撼感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不过转念一想这钱和时间你用在云南洱海晒太阳、或是泰国普吉岛潜水,体验感或许更好。其实数据显示去年去珠峰的游客中65%是90后,他们更看重“人生体验”而非“性价比”。不过未来趋势很确定:随着环保政策收紧珠峰的游客上限会从现在的每天5000人缩减到3000人,到时候票价还得涨。
其实景区向导都偷偷告诉我,看珠峰的时间是凌晨4点!因为日出时分云层最薄,能见度能达到50公里。不过你得做好在-20度冻3小时的筹备。其实当地藏族老阿妈教我的方法是:带点青稞酒(景区外¥30/瓶),喝两口能短期缓解高反,还能壮胆。不过最绝的是你能够在观景台旁边的牦牛圈租条牦牛毯(¥20/小时),那可是天然保暖神器!
其实现在网上吵得最凶的就是这个:有人说珠峰是“穷游圣地”,也有人说是“生命陷阱”。不过数据摆在这里:2019年有12.8万游客2022年锐减到8.3万今年又回升到10.2万。其实我采访过一位当地,他说每年旺季至少有30起高反急救案例,其中5%需要直升机救援(花费¥10万+)。不过换个角度看珠峰的环保做得确实好,游客发生的垃圾回收率达到了95%,这在全球景区里都算标杆。
其实你留意到了吗?今年景区着手限制非环保车辆进入,明年或许会全面禁止私家车。不过更扎心的是有传闻说2025年有或许增强海拔限制,把游客接待点从现在的5100米下移到5000米,其实当地藏民已经着手担忧“要是游客少了咱们靠什么生活?”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好事:至少能保住珠峰那片纯净的天空。
本地人私藏路线河池→成都→拉萨→珠峰,这样才实惠。
这样不仅省时间还能在成都多玩两天适应海拔,高反概率缩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