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伤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工伤认定及仲裁时效疑惑,不仅关系到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关系到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将围绕提起认定工伤的仲裁时效对工伤认定前后仲裁时效规定实汇总分析,以期为工伤职工和相关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依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因工伤认定发生的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起认定工伤的仲裁时效为一年,自劳动者知道或是说理应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工伤认定前的仲裁时效适用于以下情况:
(1)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事故伤害,但未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造成工伤认定程序无法启动的;
(2)劳动者因工负伤,但用人单位未及时为其办理工伤认定手续的;
(3)劳动者在工伤认定进展中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申请仲裁的。
工伤认定后,劳动者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认定工伤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工伤认定后提起仲裁的时效为15天。
工伤认定后仲裁时效适用于以下情况:
(1)劳动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认为应该认定为工伤而未认定或是说不应认定为工伤而认定为工伤的;
(2)劳动者对工伤认定决定的级别、程序有异议的;
(3)劳动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中的赔偿数额有异议的。
在工伤认定前后仲裁时效期间,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是说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举报,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之日起,仲裁时效重新计算。
在工伤认定前后仲裁时效期间,劳动者因正当理由不能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可长。正当理由包含:劳动者因病、伤、残不能申请仲裁的;劳动者因家庭困难、自然灾害等起因不能申请仲裁的。
案例1:某公司员工在工作中受伤,未及时报告用人单位。一年后,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求认定工伤。仲裁委员会认为,劳动者未在一年内提起仲裁已过仲裁时效,驳回了劳动者的申请。
案例2:某公司员工被认定为工伤,劳动者对认定结果不服,认为赔偿数额偏低。劳动者在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书后15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增进赔偿数额。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劳动者的请求。
工伤认定及仲裁时效疑问关系到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发展。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尽快向用人单位报告,及时启动工伤认定程序。在工伤认定前后劳动者要熟悉仲裁时效的规定合理行使权利。用人单位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本文对工伤认定前后仲裁时效规定实行了汇总分析,旨在为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有益的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结合具体案例,准确把握仲裁时效的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35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