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救灾是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抗救灾期间广大救援人员常常面临极大的风险有时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对在抗救灾中受伤或牺牲的人员怎样去认定工伤及死亡赔偿成为一个亟待应对的难题。本文将从抗救灾中受伤人员工伤认定、死亡赔偿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等方面实行探讨。
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疾病或死亡。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实事求是、合法合规、及时高效、公平公正。
在抗救灾进展中,救援人员因工作原因受伤,应认定为工伤。具体对于,以下几种情况可认定为工伤:
(1)在抗救灾任务中,因实任务引发的伤害;
(2)在抗救灾现场,因公受伤;
(3)在抗救灾进展中,因工作原因致使的疾病。
抗救灾受伤人员工伤认定程序如下:
(1)受伤人员或其家属向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单位在接到申请后,应在15日内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应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4)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死亡赔偿,是指因工作原因造成劳动者死亡,由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给死者家属的一定数额的赔偿金。
抗救灾期间救援人员因工作原因死亡,应认定为工伤死亡赔偿。具体涵以下几种情况:
(1)在抗救灾任务中,因实行任务造成的死亡;
(2)在抗救灾现场,因公死亡;
(3)在抗救灾期间因工作原因引发的疾病死亡。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死亡赔偿金依据以下标准计算:
(1)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以死者生前工资为基数按本人工资的20倍计算;
(2)丧葬补助金:以死者生前工资为基数,按本人工资的6个月计算;
(3)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按死者生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直至供养直系亲属丧失供养条件。
抗救灾受伤人员工伤认定及死亡赔偿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涵:
(1)《人民劳动法》;
(2)《工伤保险条例》;
(3)《人民突发应对法》;
(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抗救灾工作中救援人员的权益保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
(1)增进抗救灾人员待遇,保证救援人员合法权益;
(2)加大对抗救灾工作的投入,提升抗救灾能力;
(3)完善抗救灾人员工伤认定及死亡赔偿制度,保障救援人员权益。
抗救灾中受伤人员工伤认定及死亡赔偿,是保障救援人员合法权益的要紧措。咱们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完善相关政策切实保障抗救灾工作中救援人员的权益。同时要加强抗救灾人员的培训,提升救援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为我国抗救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353497.html
下一篇: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待遇:工资标准及最新政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