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我国工伤赔偿是一项关键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职工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时的合法权益。在实践中,有些特殊情况,如职工未出勤却被认定为工伤,该怎样去实行赔偿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没出勤被认定工伤的赔偿标准及流程。
没出勤被认定工伤,指的是职工在未到工作场所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下,因工作起因受到伤害或患职业病的情况。此类情况往往包含以下几种情形:
1. 职工在工作场所之外,因实工作任务而受到伤害;
2. 职工在工作时间之外,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
3.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没出勤被认定工伤的赔偿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
1. 工伤医疗费:涵治疗工伤所需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费用。工伤医疗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照职工的伤残等级,依据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具体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的90%;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的85%;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的80%;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的75%;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的70%;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的65%;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的60%;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的55%;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的50%;
十级伤残:本人工资的45%。
3.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照职工的伤残等级,依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具体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的10个月;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的9个月;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的8个月;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的7个月;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的6个月;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的5个月;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的4个月;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的3个月;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的2个月;
十级伤残:本人工资的1个月。
4.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依据职工的伤残等级依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具体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的24个月;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的22个月;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的20个月;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的18个月;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的16个月;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的14个月;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的12个月;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的10个月;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的8个月;
十级伤残:本人工资的6个月。
5. 工伤津贴: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遵循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具体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的80%;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的75%;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的70%;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的65%;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的60%;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的55%;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的50%;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的45%;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的40%;
十级伤残:本人工资的35%。
1. 职工发生工伤后,应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并申请工伤认定。
2. 单位应该在职工发生工伤后的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该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4. 工伤认定决定生效后职工可向单位或是说工伤保险基金申请工伤赔偿。
5. 单位或是说工伤保险基金应该在收到工伤赔偿申请之日起30日内,支付赔偿金。
6. 职工对工伤认定决定或是说赔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是说提起行政诉讼。
没出勤被认定工伤的赔偿难题,涉及到职工的合法权益。理解工伤赔偿标准及流程,有助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单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实际操作中各方理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工伤赔偿的公正、公平和及时。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8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