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职工心理健疑问逐渐受到关注。应激相关障碍作为一种职业病已纳入工伤认定范畴。本文将对应激相关障碍的工伤认定新标准及其赔偿细则实详细解析。
按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应激相关障碍认定工伤赔偿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医疗费用:涵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复费等,依照实际发生费用报销。
(2)误工费:依据职工本人工资水平,遵循实际误工天数计算。
(3)护理费:依据职工伤情严重程度,依照实际护理天数计算。
(4)残疾赔偿金:依照职工伤残等级遵循规定标准计算。
(5)死亡赔偿金:依据职工本人工资水平,一次性支付。
(1)医疗费用:职工因应激相关障碍产生的医疗费用,理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误工费:职工因应激相关障碍造成的误工,依照本人工资的80%支付。
(3)护理费:职工因应激相关障碍需要护理的,依照实际护理天数支付。
(4)残疾赔偿金:职工因应激相关障碍评定为伤残等级的,依照以下标准支付: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的100%;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的90%;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的80%;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的70%。
(5)死亡赔偿金:职工因应激相关障碍死亡的,依照本人工资的20倍支付。
二、应激相关障碍属于精神病吗?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它是由于个体在生活、工作中遭受严重心理刺激,引起心理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症状包含:
1. 虑症状:表现为心悸、出汗、手抖、紧张、恐惧等。
2. 抑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
3. 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留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缓等。
4. 表现障碍:表现为社交退缩、回避、易怒等。
1. 急性应激反应:个体在遭受严重心理刺激后立即出现的一种短暂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虑、抑、失眠、易怒等。
2. 应激相关障碍:个体在遭受严重心理刺激后,出现持续的心理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虑、抑、认知功能障碍、表现障碍等。
3. 慢性应激障碍:个体在长期遭受心理刺激后出现慢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虑、抑、社交退缩、生活优劣下降等。
1. 工伤认定流程:职工在工作中出现应激相关障碍,应向所在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应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2. 赔偿程序:工伤认定后,职工可向单位提出赔偿请求。单位应在收到赔偿需求后15日内支付赔偿金。如单位拒绝支付,职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赔偿标准:遵循上文所述的赔偿标准行。
应激相关障碍作为一种职业病,已纳入工伤认定范畴。职工在工作中出现应激相关障碍,应依照工伤认定新标准申请赔偿。本文对应激相关障碍的工伤认定新标准及其赔偿细则实了详细解析,以期为职工 提供参考。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27346.html
下一篇:全面解析应激相关障碍:症状、分类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