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死亡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期间因工受伤、致病引起死亡的情况。对工伤死亡的认定和赔偿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死亡的情形与认定标准实行详细解析。
(1)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1)在工作时间外,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外,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在工伤治疗期间,因工伤复发引发死亡的也属于工伤死亡。
工伤认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认定工伤;
(2)合法性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实工伤认定;
(3)合理性原则:按照工伤事故的性质、原因、结果等因素,合理认定工伤。
以下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工伤死亡:
(1)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引发死亡;
(2)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引发死亡;
(3)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突发疾病死亡或是说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4)在工作时间外,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造成死亡;
(5)在工作时间外,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引发死亡;
(6)在工伤治疗期间,因工伤复发引起死亡。
工伤死亡赔偿涵以下内容:
(1)丧葬补助金;
(2)供养亲属抚恤金;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如下:
(1)丧葬补助金:按照职工本人死亡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计算;
(2)供养亲属抚恤金:遵循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具体标准依据供养亲属的人数和年龄确定;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依据职工本人死亡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
工伤死亡赔偿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家庭生活具有必不可少意义。在认定工伤死亡时,应该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保证认定结果的客观、公正。本文对工伤死亡的情形与认定标准实行了详细解析,旨在为广大职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工作时间内的伤亡: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是说突发疾病造成死亡。
2. 工作时间外的伤亡:在工作时间外,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引发死亡。
3. 工伤复发引发的死亡:在工伤治疗期间因工伤复发引发死亡。
4. 职业病致使的死亡:因职业病造成的死亡。
(1)事实认定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对工伤死亡情况实客观认定。
(2)法律法规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死亡情况实认定。
(3)合理性原则:依据工伤事故的性质、原因、结果等因素,合理认定工伤死亡。
(1)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突发疾病引发死亡。
(2)在工作时间外,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造成死亡。
(3)在工伤治疗期间,因工伤复发造成死亡。
(4)因职业病致使的死亡。
1. 工伤死亡赔偿范围: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2.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依照职工本人死亡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20倍计算。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28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