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听说好多朋友在讨论普洱茶初制车间的事儿,说是一到制作季节就各种乱,要么是工艺不对导致茶叶质量差,要么就是效率低得让人抓狂。我去年也跟着一个朋友体验了一把,真是折腾得够呛。现在都想搞明白,为啥别人家的普洱茶又香又好卖,咱这却总是被嫌弃。
核心工艺其实就是杀青和揉捻。
杀青就像是给茶叶“洗澡”,把水分蒸发掉,不然容易发霉。揉捻呢,就像给茶叶按摩,让它们变得更细更卷,这样泡的时候味道才能出来。
我第一次看到杀青机工作,那烟雾腾腾的样子简直像在拍武侠片,但其实这一步特别重要,要是没做好,茶叶的味道就可能变得又涩又苦,谁还愿意喝啊。
很多人做普洱茶初制时都爱犯一个错——摊叶太厚了。
摊叶太厚会导致发酵不均匀,有些地方熟了,有些地方还是生的,这样不仅浪费材料,还影响口感。
我建议大家可以学着用一些小工具,比如那种竹编的晒盘,既能通风又能控制厚度,省钱又省心。而且记住哦,摊叶的时候要勤翻动,就像照顾宝宝一样细心。
温度对于普洱茶来说简直就是子。
杀青的时候温度过高,茶叶就会焦掉;温度过低,发酵就慢得让人急死。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观,师傅们用温度计测了好几遍才开始杀青,当时我还觉得他们太较真了,后来才发现这是必须的。如果温度没掌握好,做出来的茶可能连基本的味道都没有,多可惜啊。
效率提升真的不是开玩笑。
以前我们用传统手工方式做茶,一天下来累得半死也只能弄一点点。现在有了机器帮忙,效率直接翻倍,而且还能保证质量。
虽然买设备需要一笔钱,但长期来看绝对划算。想想看,原本需要十天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五天就能搞定,这不是省钱还是什么?
储存可是关系到茶叶的“寿命”哦。
初制好的茶叶一定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能受潮也不能暴晒。
我之前看到有朋友把茶叶随便堆在地上,结果发霉了,心疼死了。储存的时候用透气性好的纸箱或者布袋,既防潮又方便搬运,简直是“懒人必备神器”。
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智能化和环保化。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用智能设备来控制温度湿度,甚至连揉捻都可以自动化。
我觉得这个方向特别棒,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人工失误。不过话说回来,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忘了传统的精髓,毕竟这才是普洱茶的灵魂所在呀。
新手入门的话,多请教老手准没错。
刚开始别想着一步登天,先从简单的杀青和揉捻练起。
我刚学的时候总怕自己搞砸,后来发现其实只要用心观察,慢慢摸索,就会越来越顺手。而且记得记录下每次的操作数据,比如时间、温度之类的,这样下次就能参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