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茶友小王在朋友圈吐槽,说自身花了大几千买的"古树纯料"普洱茶,泡出来味道跟超市十几块的茶包差不多,简直气到想摔杯子🥤,这已经不是个例了现在普洱茶市场水太深,各种工艺名词让人头大,一不小心就踩坑。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让人懵逼的普洱茶工艺坑,手把手教你避坑。
以下是我总结的8个最常见的普洱茶工艺坑,每个都让人头疼不已!
许多人看到普洱茶就头大,生茶熟茶分不清就像搞不懂香菜到底香不香一样让人抓狂,生茶是自然的像小年轻一样有活力;熟茶是人工发酵的,像老年人一样沉稳。生茶喝起来有股青草味,年份短的还带点涩但放久了会越来越香;熟茶颜色深,味道醇厚像喝老酒。记住生茶颜色浅熟茶颜色深;生茶味道烈,熟茶味道柔。这就像区分绿茶和红茶一样简单,但许多人就是搞不懂买错了还觉得自身品味独有,简直是"自欺欺人"!
晒青和烘青这两个词听着像绕口令,但实际上就是两种不同的干燥方法,晒青就是自然晒干像农村大娘晒辣椒一样,保留了茶叶的活性;烘青是用机器烘干,速度快但茶味会变淡。晒青是普洱茶的灵魂所在,没有晒青就没有普洱茶的后发酵技能,就像没有地基的房子迟早要塌。许多不良商家用烘青冒充晒青,价格却卖得很高简直是"挂羊头卖狗肉"!记住:好的普洱茶务必是晒青的,这是硬性标准不能含糊。
普洱茶有散茶和饼茶两种,饼茶又分松压和紧压,松压的茶饼简单散开但转化快;紧压的茶饼保留时间长,但转化慢,许多商家会夸大紧压茶的价值,说什么"越陈越香"但实际上压得太紧的茶,内质都压坏了就像压成饼的馒头,还能好吃吗?更坑的是有些茶饼中间是空的外面一层好料,里面全是碎末这简直是在耍流氓!采购时能够轻轻敲敲茶饼,太松太紧都不对就像挑西瓜一样,要找那个刚刚好的。
古树茶这三个字听着就高大上,像古代的文物一样有历史感。但现在的"古树茶"市场简直是"狼来了"的故事重演,许多都是小树冒充的。真正的古树茶产量有限,价格自然高但很多商家用台地茶(就是人工种植的茶树)冒充古树茶,价格却卖得比真古树茶还高,这简直是在侮辱消费者的智商,识别古树茶要看叶片大小、叶脉粗细、树龄证明等,但最靠谱的还是找靠谱的渠道,就像买奢侈品要认准专柜一样。
熟茶的发酵工艺是个技术活,好的发酵师就像酿酒一样稀缺。但很多小厂为了省钱用迅速发酵或过度发酵,出来的茶味又酸又涩喝起来像喝老醋,简直让人质疑人生!正常的熟茶应是醇厚顺滑的,像喝米汤一样舒服,发酵期间要留意温度、湿度和时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作用茶的品质,采购熟茶时能够闻闻有没有霉味,尝尝有没有杂味假使有,那肯定有疑问就像闻到臭鸡蛋一样,谁都知道不能吃。
普洱茶讲究"越陈越香",但储存不当就会变成"越陈越臭"。很多商家会把新茶放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迅速陈化,出来的茶表面看着像老茶,实际内质已经坏了就像用PS修过的照片,看着像美女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正确的储存应是通风、干燥、避光,就像保留红酒一样讲究。有些商家还会用樟木箱储存,让茶带上樟香但过度樟香就会掩盖茶本身的香气,这简直是"画蛇添足"!记住好的普洱茶不需要靠外力来增长香气,本身就有足够的表现力。
现在的普洱茶市场掺假技术五花八门,有的用碎茶粘合有的用其他茶冒充,有的甚至加香精。最常见的是"撒面"工艺,就是用好茶做表面里面是劣质茶,这就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代版。识别掺假茶能够看茶汤颜色是不是均匀,闻干茶香气是不是自然,尝味道是不是单一。假若一杯茶喝起来只有一种味道,没有层次感那很或许就是掺假了,就像喝奶茶只尝到糖精味,完全感受不到茶的味道一样让人失望。
普洱茶的包装也是一门艺术,但有些包装过于华丽像给素颜美女化浓妆,反而丧失了原本的美。有些商家会用仿古包装,看起来很有年代感但实际上里面的茶很年轻,这就像"穿西装的土匪",看起来正规实际上不靠谱。好的普洱茶包装应简洁大方,能保护茶叶而不是为了欺骗消费者。采购时不要被精美的包装迷惑,要看内质就像选对象要看内在美一样关键。
记住这几点普洱茶坑就少一半! 1. 生茶熟茶先分清;2. 晒青工艺是关键;3. 压制松紧要适中;4. 古树茶要认准;5. 发酵正常很要紧;6. 储存环境要专业;7. 掺假手段要识别;8. 包装华丽不可信,掌握了这些你就是普洱茶界的"老司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