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普洱茶水深着呢,你花大几千买的“老茶头”,或许就是一堆拼凑出来的玩意儿,香气闻着刺鼻茶汤喝着发苦,今天我就掏心窝子给你揭开那些让你欲哭无泪的,别再当冤大头了。
其实我当年也是一头雾水。市面上老茶头满天飞价格从几百到上万不等,到底差在哪?许多卖家就喜爱吹嘘“十年陈酿”、“古树纯料”,但你摸摸看那茶饼硬邦邦的,根本没转化香气还一股霉味儿。不过现在我知道了90%的低价老茶头都是用新茶加香精做出来的,一泡就露馅。
许多茶商喜爱用香精勾兑,那香气闻起来很冲但入口却寡淡无味,我记得有一次在茶叶市场,一个摊主使劲往我鼻子上凑,说“你看这樟香多正”,我当时就信了结果回家一泡,香气只持续了15秒就散了,茶汤还涩得要命。以后买茶一定得像闻老婆的香水味一样,多闻几秒看它是不是持久自然。
普洱茶圈有句话“茶无上品适口为珍”。不过现在许多商家拿这句话当幌子,把劣质茶卖到天价。我有个朋友去年花8000块买了饼“宫廷普洱”,结果泡出来颜色发黑味道像泡过的隔夜茶。其实真正好的老茶头价格区间应在2000-5000之间超过6000就要警惕了,很或许就是炒作。
价格区间 | 品质特征 | 风险等级 |
1000以下 | 新茶拼凑香精勾兑 | 高风险 |
2000-5000 | 真老茶头转化良好 | 安全 |
6000以上 | 或许炒作品质未必好 | 中风险 |
许多商家喜爱强调“干仓储存”,其实这说法太笼统了。我去年在广东看到一家茶庄,号称“原产地干仓”结果进去一股霉味。其实好的老茶头需要湿度控制在60%-70%,温度20-25℃,你摸摸茶饼真老茶头应像摸老树皮一样,有韧性但不会太软掰开看内部,颜色应是均匀的棕褐色,而不是外面黑里面白。
实测心得:有一次我买了个号称“干仓十年”的茶饼,掰开一看中间居然是白色的,像发霉了一样,后来才知道这是湿仓转干仓的典型特征,品质已经大打折扣。
现在一说普洱茶就离不开“古树”、“山头”,不过其实很多所谓“古树茶”,只是树龄在30年以上而已,根本达不到百年标准。更夸张的是市面上95%的“古树茶”都是拼配出来的,不同产区的茶混在一起,你根本喝不出差别。就像你吃的快餐说用了“澳洲牛肉”其实或许是混合肉。
很多茶友喜爱用大壶煮老茶头,其实这样反而会把苦涩味煮出来。正确的做法是先用90℃水润茶,再分3-5次冲泡,我有个茶友持续煮茶结果每次都喝得脸苦还怪茶不好。其实好的老茶头泡出来的汤色应该是红浓透亮,像红酒一样有光泽而不是黑不溜秋的。
小贴士用玻璃公道杯泡茶能够直观看到汤色变化其实识别假老茶头没那么复杂,第一看包装真正的老茶头很少用华丽包装,大多是牛皮纸或竹篓;第二,闻干茶假茶有明显的香精味;第三,泡开看叶底假茶叶底发黑、碎末多。记得有一次我在茶叶城,一个摊主非说他的茶是“宫廷级别”,结果叶底一看全是茶梗和碎末,真是笑掉大牙。
其实说白了就是利润太诱人。真正的好老茶头从采摘到转化需要5-10年,成本高周期长。而假茶用新茶+香精成本不到真茶的1/10利润空间巨大。加上普洱茶市场缺乏统一标准,监管又不到位所以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很严重,不过现在若干大着手建立溯源,未来应该会好些。
其实买老茶头渠道比价格更关键。第一大型连锁茶店虽然价格贵点但品质有保障;第二,旗舰店现在很多都有线上店;第三,专业茶叶市场但一定要找老字号摊位。我去年在杭州茶叶市场,看到一家开了30年的老店,老板直接说“现在假茶太多,咱们只卖自身存的”此类实在人值得信赖。
就算买到真老茶头储存不好也是白搭。记住三要点避光、通风、防潮。我有个朋友把茶放在阳台,结果被太阳晒得发黄香气都没了,其实很简单用陶罐或紫砂罐储存放在阴凉处就行,湿度超过80%就要警惕发霉,温度太高会加速劣变。记得去年梅雨季节我家的茶差点发霉赶紧用除湿机救回来。
老茶头不等于好茶价格高不等于品质好。记住“闻香、看色、摸质”三步法,再结合靠谱渠道你也能避开90%的坑!
兄弟们喝茶是为了享受生活,不是给本身找罪受。下次买老茶头记得这些坑别再当冤大头了!记住真正的好茶喝起来就像初恋一样,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