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今天跟茶友小张聊天他刚花了大几千买的普洱茶,结果发现上面全是白霜,吓得赶紧问我这是不是发霉了?
这已经不是个例了,现在市面上许多普洱茶都带着一层白霜,让不少新手茶友一头雾水,甚至质疑人生,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白霜到底是个啥情况。
先给不是所有白霜都是坏东西,有时候它是普洱茶变好的象征,但有时候确实或许是发霉了,关键看这白霜长啥样、在哪儿长,下面咱就来分析几个大家最关心的疑问:
白霜其实就是茶叶表面的一种"单宁酸结晶",
简单说就是茶叶在陈化期间,内部物质发生变化有些物质跑到表面结晶了,
有点像咱们冬天窗户上的冰花,但这个是茶叶自身"长"出来的,
好的白霜摸起来像面粉,很细腻有点涩涩的口感,
这玩意儿在普洱茶圈有个专业叫法,叫"茶素"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茶叶精华,
所以看到白霜别慌先判断它是好是坏再说。
个人觉得有点白霜的普洱茶,喝起来确实比没白霜的更有层次感,口感更丰富。
但记住不是越多越好,适量才是王道。
好白霜白色粉末状分布均匀摸起来细腻闻起来有陈香味。
坏霉菌绿色、黑色或蓝色呈斑点状摸起来黏糊糊的,闻起来有霉味。
简单记白霜是"撒"上去的霉菌是"长"出来的。
好白霜像面粉坏霉菌像青苔。
好白霜是均匀的一层坏霉菌是零散的斑块。
好白霜洗茶后就少了坏霉菌洗不掉。
最保险的方法闻一闻。好白霜闻起来有淡淡的陈香,坏霉菌肯定有异味。
我有个茶友就吃过亏结果那茶喝完拉肚子,直接拉到质疑人生!
不是的!只有部分普洱茶会起白霜。
一般是老茶、仓储条件好的茶更简单起白霜。
新茶基本不会起白霜就算有也少得可怜。
白霜不是"必需品"没白霜的普洱茶照样能喝。
有些茶商为了让茶起白霜,会故意把茶放在高湿环境中,这就不太道德了。
所以看到白霜多的茶要警惕,或许是"人工催熟"的。
我个人更倾向于自然陈化的茶,虽然慢点但味道更正,
记住:白霜不是衡量普洱茶好坏的唯一标准!
好的白霜能提升普洱茶的口感和香气。
它会让茶汤更顺滑回甘更明显,
白霜多的茶茶汤颜色一般更红浓。
但记住白霜不是越多越好!适量才是关键,
白霜过多的茶可能已经过度陈化,味道会变淡。
有些茶商为了让茶看起来"老",会故意制造白霜这就是"作假"。
我个人觉得白霜能增长茶的复杂度,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好茶的标准还是:香气、滋味、汤色、叶底都要好!
看价格太便宜的茶别指望有真白霜,
看包装:正规厂家不会故意宣传白霜,
看分布均匀的白霜是自然的集中的可能是"人工制造"。
闻味道:真白霜有陈香假白霜可能有化学味。
问卖家:专业卖家会告诉你白霜的由来。
自身判断:洗茶后观察白霜是不是缩减,
我有个朋友就买过"人工白霜"的茶,洗了几遍白霜还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最后只能扔掉心疼死了!
不一定!白霜多≠贵白霜少≠便宜。
有些低端茶也会起白霜,但品质一般,
真正贵的茶白霜只是加分项,不是决定因素。
有些茶商会把白霜当卖点,抬高价格。
记住:价格还是要看整体品质,不是看白霜多少。
我个人更留意茶的口感和香气,白霜只是锦上添花。
有次我花大价钱买了个白霜特多的茶,结果味道一般般气得我直拍大腿!
能!但需要条件。
湿度要适中:太干不起霜太湿会发霉。
温度要稳定:忽冷忽热不利于白霜形成。
通风要良好:防止霉变。
时间要足够:至少一年以上,
容器要合适:陶罐、紫砂罐比密封袋好。
我有个茶友本身存了三年茶,终于看到白霜了激动得跟中了一样!
水温要高:90-100℃沸水。
洗茶要充分至少洗两次。
出汤要快:前三泡快进快出。
茶水比例:5g茶配150ml水。
器具要选紫砂壶或盖碗。
时间要控制后期能够适当延长。
我个人喜爱先闻香再品汤,最后看叶底一套流程下来,感觉超爽!
茶样 | 白霜情况 | 价格 | 口感评价 |
---|---|---|---|
某知名老茶 | 均匀白霜 | ¥500/饼 | 回甘明显茶气足 |
小作坊茶 | 集中白霜 | ¥200/饼 | 有异味不提议采购 |
本身存的茶 | 少量白霜 | ¥100/饼 | 性价比高口感醇厚 |
白霜普洱茶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
关键在于:学会辨别理性采购慢慢品鉴,
记住:好茶在口不在名头!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喝懂茶才能喝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