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喝茶的时候,朋友跟我说:“你这茶水路太粗了!”我当时一脸懵,心想:水路是什么鬼?是不是和我喝的水有关?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普洱茶圈里一个很常见的说法。
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这个“水路”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普洱茶的“水路”就是茶汤在口腔中流动的感觉。
就像你喝水一样,但茶汤不是水,是茶。
有的茶喝起来顺滑,像绸缎一样滑过喉咙;有的茶喝起来粗糙,像砂纸一样刮喉。
这就是“水路”的区别。
(*注:水路不是科学,是老茶客们总结出来的民间说法。)
如果一款茶的“水路”细,那说明它茶叶嫩度好,内质丰富。
茶树年龄也大,制作工艺到位,喝起来顺畅不刮喉。
反之,如果“水路”粗,那就是原料内质寡薄,木质纤维多。
(*注:水路由综合因素决定,比如茶树生长环境、海拔、工艺等等。)
举个例子:
很多人会把“水路”和“茶汤的厚薄”搞混。
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厚”指的是茶汤的浓稠感,而“水路”说的是茶汤在口腔中的流动路径。
比如有些茶喝起来很浓,但水路却很粗,那就不太理想。
(*注:厚、薄对水路有影响,但属于不同范畴。)
有时候你会听到有人说:“这茶水路细长、持久。”
意思就是说茶汤回甘绵延,像一条小路一样,一直延伸到舌头后面。
喝完后,嘴里还留着一股清甜,回味无穷。
这种感觉,有点像吃薄荷糖,虽然味道很淡,但确实存在。
(*注:这种清凉感来源于茶叶中的糖苷类物质,一般大树、古树茶会有更多。)
有人会说:“这茶水路浑厚。”
但其实,“浑厚”一般指的是茶汤的厚度,不是水路。
所以别再混淆啦!
(*注:水路和浑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千万别搞错了。)
水路的形成,和很多因素有关。
首先是茶叶的嫩度和品种。
嫩芽做的茶,水路通常更细腻。
其次是制作工艺。
炒茶火候、揉捻手法,都会影响水路的细腻程度。
最后是茶树的生长环境。
比如海拔高、土壤肥沃的地方,茶汤更容易细腻。
(*注:水路是综合因素决定的,不能只看一个方面。)
水路对品饮体验至关重要。
好的水路能让茶汤在口腔中充分展开,与味蕾接触。
喝起来不刺激、不粗糙,整个人都舒服。
如果水路杂乱,那可能是因为茶汤气味不纯,或者工艺不到位。
(*注:水路宽广、深远、清晰,是评价普洱茶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自己喝过不少普洱茶,真的能感觉到水路的区别。
有些茶喝起来像滑滑梯,从嘴里滑到喉咙,一点不卡。
有些茶喝起来像砂纸,一咽下去就感觉嗓子不舒服。
(*注:遇到水路细的茶,一定要好好珍惜,那是真好喝!)
普洱茶的“水路”其实就是茶汤在口腔中的流动感和层次感。
水路细的茶,通常是嫩度好、工艺好、内质丰富的表现。
水路粗的茶,可能是原料差、工艺不到位。
下次喝茶的时候,可以试着感受一下自己的“水路”有没有变细。
(*注:水路是一个主观感受,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一样。)
水路是普洱茶品鉴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如果你也喜欢喝茶,不妨多留意一下茶汤的“水路”。
说不定你也能成为“水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