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出发,一路向西直奔香格里拉的秘境,空气里都是酥油茶的香,藏粑的糯牦牛肉的野性,你敢信?那些只在纪录片里见过的风味,现在就堵在你嘴边烫得你心直跳。
不过话说回来你真的敢在高原上敞开肚皮造吗?其实我第一次去就被高反+水土不服整得够呛,看着当地人狼吞虎咽的藏面,自身只能干咽口水,这滋味扎心不扎心?
藏粑这东西你光看它黄澄澄、软乎乎的,以为就是普通的面团?大错特错!这可是用高原青稞磨的粉,加了酥油和奶渣口感是那种又糯又弹,带着淡淡奶香。其实当地人都是直接用手抓着吃的,蘸上浓稠的牦牛酸奶一口下去,舒心感直接拉满!不过你试试用勺子那滋味,啧啧差远了。
数据告诉你:香格里拉海拔平均3200米,青稞生长周期比平原长40%,所以这藏粑的筋道是平原作物比不了的,去年我去的时候在独克宗古城的藏民家,亲眼看着阿妈用木勺搅拌藏粑,那动作行云流水简直像在跳锅庄舞。
你敢信吗?第一次喝酥油茶我直接皱眉!黑乎乎的颜色浓郁得像沥青还有一股奇异的油腥味。不过当你真正在4000米的雪山脚下,被寒风冻得瑟瑟发抖时,喝上一口滚烫的酥油茶,那感觉就像暖流瞬间冲遍全身。
别看牦牛肉干黑乎乎、硬邦邦的,嚼起来那叫一个香。这玩意儿是高原上的包,当地人都是背着它翻山越岭。不过你可得留意别被景区那些“XX牌”牦牛肉干骗了,真正地道的是藏民自家晾晒的,带着野草和阳光的味道。
普通牛肉干 | 高原牦牛肉干 |
蛋白质含量约25% | 蛋白质含量约35%! |
平原养殖 | 高原散养运动量是普通牛的2倍 |
去年我在普达措公园旁边的小镇,看到一位老阿妈用松枝烟熏牦牛肉,那烟火味和肉香混在一起,直往鼻子里钻!其实这牦牛肉干越嚼越香,关键是能让你体验“高原硬汉”的感觉,咬得动才是真汉子!
你见过用青稞粉炒的面吗?香格里拉的糌粑炒面就是这样的“黑暗料理”。不过当你尝过之后你会发现这玩意儿比螺蛳粉还上头!用牦牛肉汤底加上炒得焦香的红薯粉条和青稞粉,撒上辣椒和葱花一口下去,那叫一个过瘾!
其实这炒面是藏民化解“干粮”的神器。去年我在梅里雪山脚下,看到一群徒步的藏民中午就掏出此类炒面,加开水一泡就能吃方便又顶饿!不过你可得小心这玩意儿太下饭,一不小心就能干掉三碗!
其实现在香格里拉的藏餐已经在悄悄变潮。去年我去的藏餐馆居然有抖音网红打卡墙,藏粑都做成各种小动物形状。不过我还是更爱那些藏在巷子里的老店,比如松赞林寺附近的“阿妈小馆”,那里的藏餐还是老味道,没有添加剂只有阳光和牦牛的味道。
这酸奶疙瘩看着像石头,其实是牦牛酸奶脱水后的产物。你把它掰开里面是蜂窝状的小孔闻起来酸酸的,吃起来却带着微甜。当地人出门都会带上一块,饿了就啃两口比什么棒都顶饿!
不过第一次吃或许将会被它的“口感”吓到。去年我在独克宗古城的市集,看到一位老奶奶用小锤子把酸奶疙瘩敲碎,然后撒在藏粑上一起吃,那画面,啧啧真是“老少皆宜”!
你敢信吗?藏民居然也有“麻辣烫”此类东西!不过他们的“麻辣烫”叫糌粑汤,是用青稞粉煮的浓汤里面能够加牦牛肉、野菜、菌菇,甚至还有虫草,一碗下肚从胃暖到脚底板!
其实此类汤是藏民在寒冷季节的“救命粮”。去年我去的时候正好是冬天,在噶丹松赞林寺附近的小店,看到当地人围着火炉喝糌粑汤,那场面简直比北方的涮锅还热闹!
其实藏餐的“硬核”是有起因的。高原地区氧气稀薄食物需要高热量才能扛住,你看牦牛肉、酥油、青稞,都是高蛋白、高脂肪的“炸弹”。不过现在游客多了许多藏餐馆也着手改良,比如用牦牛酸奶做冰淇淋,藏式火锅也加上了蔬菜拼盘,这变化你说妙不妙?
你见过用牦牛骨熬的火锅底吗?那汤色是琥珀色的闻起来有淡淡的药香。其实藏式火锅里放的不是毛肚,而是牦牛肉片、藏香猪、还有各种高原菌菇,不过最绝的是他们会在火锅里加一种叫做“雪茶”的东西,据说能抗高反!
去年我在香格里拉市中心的“藏家宴”吃火锅,看到老板往锅里撒藏红花,那红得,啧啧简直像在煮“仙汤”!不过你可得小心这火锅太下酒,一不小心就能喝趴一群人!
青稞酒看着像米酒喝起来却有点像啤酒。不过它的度数可不低有些能达到20多度!其实藏民喝酒都是用碗喝的,而且还有敬酒歌你不唱完一首,他们就不让你喝第二碗!
不过这类酒是高原上的“社交神器”,去年我在奔子栏小镇参加藏民婚礼,看到新郎新娘用青稞酒敬全村人,那场面比什么婚宴都热闹!
从株洲出发一路向西,这些香格里拉的小吃让你一口沦陷,根本停不下来!空气里都是酥油茶的香,藏粑的糯牦牛肉的野性!你敢信?那些只在纪录片里见过的风味,现在就堵在你嘴边烫得你心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