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你真的敢从延边出发,一路向西直捣拉萨吗?零下二十度的风刮得像刀子,海拔四千米的天让你喘不过气,这趟“地狱级”旅行你连基本生存都搞不定。别笑90%的第一次上高原的人,连高反都扛不住就打道回府了,你这还没算上冻掉耳朵、晒伤脸蛋的附加伤害。现在立刻给我睁大眼睛看清楚——你到底是不是那10%的狠人?
其实许多人才到香格里拉(海拔3200米)就着手走不动路了,嘴唇发紫、眼前冒金花,我亲眼见过一个哥们儿在观景台直接跪地干呕,你那常年待在平原的身体,根本没适应过这类环境,化解办法?至少提早两周开始每天快走5000步,补充高原安+红景天而且务必,听清楚了!必须,带上便携式制氧机别等上吐下泻了才后悔。
从延吉到拉萨的票硬卧都要900多,不过你算过没?高原地区物价贵出天际,一碗牦牛汤面动辄25块,青稞饼8块一个这还是藏南地区,到了珠峰一罐氧气能卖到100!我去年去的时候一个团队光就花了小2000,你那预算表上写着“人均3000”的数字,其实连基本生存都悬。
别再信什么“多喝水就不会高反”的鬼话了!其实真正管用的是:提早一周开始吃高原安,每天喝红景天胶囊而且上到海拔3000米以上必须放慢速度,走路像老太婆一样慢!我有个朋友就是急性肺水肿被120抬下去的,说要是再晚半小时就完蛋了。现在知道为什么提议你带个血氧仪了吧?低于85就得吸氧!
从昌都往西走手机信号基本靠缘分,其实许多藏区连4G都没有,你那导航APP根本就是摆设,我去年在纳木错附近迷路了,幸好带了个老式GPS不然现在或许还在荒原上打转。化解办法离线地图+买张卫星电话卡(200元/月),而且要筹备纸质地图+指北针,别把命交给那块玻璃板。
实测数据:青藏线信号覆盖率仅62%,珠峰地区平均每3天有1小时信号
别以为冲锋衣+登山鞋就完事了,其实你还需要-40℃的羽绒睡袋、防潮垫、雪套、魔术头巾,还有那个能装10升水的保温壶。我去年进珠峰的时候有个背包客的相机被冻得直接罢工,镜头都冻裂了。而且,而且!高原紫外线比撒哈拉还强,防晒霜SPF50+PA+++的你至少得备3瓶。
防晒霜用量计算:每两小时涂抹1ml/平方厘米其实很多第一次去的人,第一天晚上就拉肚子了,因为藏区食物普遍不干净。化解办法:带瓶益生菌+肠胃药而且吃饭一定找游客多的地方,别贪便宜去当地人摊位。我有个同事就是在错那县的小摊吃了不干净的食物,结果在海拔4700米的地方上吐下泻,差点出事。
安全食物 | 牦牛酸奶、煮土豆、真空包装牛肉干 |
危险食物 | 生冷食物、当地奶茶、路边摊烤串 |
其实高原旅行最折磨的是心理,我见过太多人因为缺氧+寂寞+恐惧而崩溃。解决办法:提前看纪录片《转山》,掌握当地文化而且一定要找个靠谱的旅伴,别一个人瞎闯。不过话说回来当你站在纳木错湖边看到那种蓝得发慌的天空时,所有痛楚都值了这就是高原旅行最神奇的地方。
自由行能深度体验但风险高,跟团安全但体验打折,其实数据很残酷过去5年跟团游客高原事故率0.02%,自由行高达0.48%。不过自由行能随时更改行程,比如在玛旁雍错多待一天,此类变通性是跟团给不了的。所以我的提议是:非专业驴友第一趟一定得跟靠谱的团队。
别以为单反就无敌了其实高原干燥寒冷,相机电池续航会减半,解决办法带两块备用电池+防尘罩,而且每天晚上用密封袋保留相机。我有个摄影朋友就是在珠峰,因为没防尘结果相机进沙子彻底坏了,现在还在索赔呢。
所以!你真的准备好了吗?零下三十度的夜风吹在脸上像刀割,4000米的海拔让你连走路都费劲,你的装备、身体、钱包、心理,真的能扛住这趟“生死时速”吗?现在给我拿出纸笔对照这8条,一项一项检查——倘若你连一半都做不到,别怪我没提示你拉萨的大门根本不会对你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