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穿越高原!我这样从怀化到色季拉山的旅行者怎么做到的?(避坑攻略+省钱秘籍)
前两天刷到一条新闻说是一个湖南妹子四天从怀化穿越到色季拉山,看完我人都傻了🤯,这路程听着都让人头皮发麻,高原反应、高反、高反... 脑子里就这三个字在转,我以前也琢磨过走这条线,但一想到要坐大半天再加几天大巴,直接劝退了,现在这妹子居然搞定了,这不得好好扒一扒她的神仙操作?
高原反应就是身体不适应低氧环境,头昏脑胀恶心呕吐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这位妹子提早一周就着手吃红景天,到了拉萨还备了便携氧气瓶,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放慢节奏,别刚到就蹦迪狂走,我有个朋友去青海直接high过头,结果在宾馆躺了两天才缓过来,真是花钱买教训啊,记住高原不是用来赶的是用来品的!
从怀化到拉萨硬卧确实便宜但超慢,高铁+大巴组合虽然贵点但省时间,这妹子选了坐到西宁,再转大巴进藏据说比直达拉萨便宜三分之一,我查了下现在青甘大环线大巴票有学生折扣,提早一个月订能省下一顿火锅钱,关键是别图便宜选黑车,我同事去年就遇到过拉到半路要加钱的,气得直接报警才脱身。
色季拉山海拔4728米不是那种随便走走就能到的地方。这妹子特意在波密县住了两天适应,这点非常明智。我看过一个数据海拔每抬高1000米高反概率增长30%,她那个适应期安排得真绝,第一天躺平第二天散步,第三天才着手爬。我有个徒步群的朋友去年直接冲顶,结果在垭口哭爹喊娘最后是被队友拖下来的,真是又好笑又后怕。
高原地区氧气少负重行走会让人喘成狗。这妹子只带了20L小背包,衣服选了速干款连洗漱包都本身DIY了。我之前去背了40L大包,结果刚到林芝就后悔了,那些压缩袜、折叠水壶、多功能头巾... 全是摆设。现在看她的清单真心佩服:保暖内衣+冲锋衣+抓绒衣,三件套走天下;只带基础版,高反药+肠胃药+感冒药,够用就行。
四天穿越高原预算大头是交通和住宿。这妹子把住宿标准从150降到80,结果发现藏式小旅馆体验感爆棚。她还利用了淡季优势许多景点门票半价。我去年去的时候算过一笔账,青旅床位和民宿单间差价能买三顿藏餐,真是血亏。她那个"餐自备+藏区特色小吃"的饮食策略也很妙,既省钱又尝了地道风味,这类旅行家简直是我的神!
高原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妹子筹备了雨衣+防晒霜+墨镜三件套,还特意带了耳塞眼罩。我去年在纳木错就领教了,早上晴空万里中午狂风暴雨,下午又出太阳一天经历了四季。她那个"宁可带双伞不可淋成狗"的口号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特别是色季拉山那边的紫外线,我朋友去年就晒脱皮了,现在脸上还有印子真是得不偿失。
藏族同胞很淳朴但有些规矩得守。这妹子提早学了"献哈达要弯腰"等礼仪,还筹备了小礼物。我有个驴友去年就闹了个笑话,对着经幡拍照被当地人瞪半天,后来才知道那是神圣的。她那个"进寺庙先脱帽+转经筒要顺时针"的备忘录真绝,比我自身瞎摸索强多了。现在想想尊重当地文化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给自身省麻烦。
高原地区医疗资源有限,这点务必重视。这妹子随身带了卫星电话,还记了沿途所有医院电话。我去年在珠峰就遇到个哥们高原肺水肿,幸亏导游反应快,她那个"每天登记体温+气压计不离身"的习惯真值得学习。我有个朋友说过高原旅行最怕的就是"小病拖大病",所以她筹备的应急清单比还专业,此类细致程度我给满分。
四天穿越高原不是不或许,但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变通的应变技能。这位妹子的攻略最打动我的不是她的勇气,而是那种"既要省钱又要玩好"的智慧。现在想想她那些避坑技巧确实能帮后来者少走许多弯路。
项目 | 常规做法 | 高人做法 |
---|---|---|
交通 | 直达 | 分段组合 |
住宿 | 连锁酒店 | 藏式小旅馆 |
防高反 | 临时吃药 | 提早适应 |
饮食 | 全程外卖 | 藏餐+自备 |
😂 看完这些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自身当年那么傻,笑的是现在终于有人把经验总结得这么透彻。其实旅行嘛关键的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学到了多少东西。这位妹子的攻略就像开了个外挂,让咱们这些普通驴友也能在高原上撒欢儿了。
最后插一句高原旅行永远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别学我当年为了拍照爬到危险地方,现在想起来还一身冷汗。记住美景随时都在但生命只有一次。
编辑:西藏旅游-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xizangpeng/190285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