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伤认定成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所有在工作期间发生的伤害都能被认定为工伤。本文将围绕工伤认定中的常见排除情形实行详细解读以帮助劳动者和企业更好地理解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工伤认定中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从事非工作表现致使的伤害一般不会被认定为工伤。例如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与他人发生争执、斗殴或在非工作时间从事私人活动引起的伤害均不属于工伤。
劳动者在工作中因自伤、自杀等故意行为造成的伤害不会被认定为工伤。这类情形常常涉及劳动者个人情感、精神等方面的难题,与工作本身无关。
劳动者在工作中,因违反劳动安全规定造成的伤害,一般不会被认定为工伤。例如,劳动者未遵循规定佩劳动防护用品,或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事故发生。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发生的伤害,一般不会被认定为工伤。试用期内,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未稳定,企业对劳动者未实充分的理解和培训,由此试用期内发生的伤害常常不被认定为工伤。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特定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害物质、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应该由专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实行诊断,并遵循有关标准实认定。 职业病不属于工伤认定的范畴。
劳动者在工作中,因疾病引起的伤害,一般不会被认定为工伤。例如,劳动者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造成伤害或死亡,这类情形常常不属于工伤。
劳动者在工作中,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的伤害,一般不会被认定为工伤。例如,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被他人撞伤,或在公共场所受到他人伤害,这类情形属于侵权行为,应由侵权人承担责任。
工伤认定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伤害,或患职业病。劳动者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采用紧急措致使的伤害,也理应认定为工伤。
在工伤认定期间,以下几种情形常常被排除:
(1)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从事非工作行为引发的伤害;
(2)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自伤、自杀等故意行为引起的伤害;
(3)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违反劳动安全规定引发的伤害;
(4)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发生的伤害;
(5)劳动者因职业病、疾病引起的伤害;
(6)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致使的伤害。
工伤认定程序一般涵以下步骤:
(1)劳动者发生事故伤害或是说患职业病后,应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
(2)所在单位应该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3)劳动保障部门在收到报告后,应该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4)劳动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5)劳动者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认定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要紧环节。劳动者和企业应该充分理解工伤认定的法律法规,合理界定工伤与非工伤的界限,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理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36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