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我国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那么怎样判断受伤程度,并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工伤鉴定以及工伤赔偿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具体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是说收尾性工作受到的伤害;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
(4)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
(5)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突发疾病死亡或是说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6)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7)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工伤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方面:
(1)工作时间:是不是在工作时间内受到伤害;
(2)工作场所:是不是在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
(3)工作起因:是否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
(4)伤害程度:伤害程度达到一定程度可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鉴定是指对职工因工受伤、患职业病后,对其伤残程度、劳动能力等实评估的一种法定程序。
工伤鉴定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1)伤残等级: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将伤残分为十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赔偿标准;
(2)劳动能力:按照职工的伤残程度评估其劳动能力丧失程度;
(3)医疗依:按照职工的医疗依程度,评估其需要继续治疗的时间和费用。
工伤赔偿包含以下几部分:
(1)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的医疗费用;
(2)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
(3)交通食宿费:往返治疗地点的交通、住宿费用;
(4)停工留薪:工伤期间停发的工资、奖金等;
(5)伤残赔偿金:依照伤残等级确定的赔偿金额;
(6)护理费:需要护理的工伤职工的护理费用;
(7)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等级达到一定程度的职工,解除或止劳动关系时,给予的一次性补助。
工伤赔偿标准主要依照伤残等级和职工本人工资确定。具体如下:
(1)一级至四级伤残:依照本人工资的90%、85%、80%、75%支付伤残赔偿金;
(2)五级至六级伤残:依据本人工资的70%、60%支付伤残赔偿金;
(3)七级至十级伤残:按照本人工资的50%、40%、30%、20%支付伤残赔偿金。
职工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理应在30日内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的,职工本人或是说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职工在治疗结后,可以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鉴定。工伤鉴定应该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
工伤职工在工伤认定和工伤鉴定完成后可向用人单位或是说社会保险机构申请工伤赔偿。
熟悉工伤认定、鉴定和赔偿标准,对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具有关键意义。在实际操作中,职工理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或是说相关部门提出工伤认定、鉴定和赔偿申请,以便在受到工伤后得到合理的赔偿。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该依法履行赔偿责任,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25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