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伤赔偿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依法获得的一种社会保障。在实际操作中未经工伤认定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给劳动者 带来了多困扰。本文将围绕起诉未经认定工伤的赔偿疑惑及法律途径实探讨。
二、未经认定工伤的起诉条件及法律依据(1)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2)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
(3)劳动者未经过工伤认定程序;
(4)劳动者需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人民劳动法》第四十条:“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理应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工伤待遇。”
《人民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理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依照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劳动者可以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三、未经认定工伤的起诉程序及留意事项(2)
(1)劳动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
(2)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通知用人单位应诉;
(3)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调查核实证据,依法作出判决。
(1)劳动者在起诉时,应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等;
(2)劳动者应提供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等证据,以证明工伤事实;
(3)劳动者应提供治疗费用、误工费等损失证据,以证明工伤赔偿金额。
四、未经工伤认定能否判决工伤赔偿(3)
依照《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疑惑的解释(三)》之一条:“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应该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未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由此可见,未经工伤认定,人民法院一般不支持劳动者提出的工伤赔偿请求。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劳动者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遭受工伤,且合工伤认定条件,人民法院能够依照实际情况判决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五、未经工伤认定提起诉讼的赔偿标准及赔偿范围(4)
(1)医疗费:遵循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
(2)误工费:依据劳动者受伤前的月平均工资计算;
(3)护理费:遵循实际发生的护理费用计算;
(4)住院伙食补助费:依照实际发生的住院伙食费用计算;
(5)交通费:依照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计算。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据伤残等级,依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
(2)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依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
(3)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依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
(4)残疾赔偿金:遵循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
未经认定工伤的赔偿难题及法律途径探讨旨在帮助劳动者熟悉在未经工伤认定的情况下怎样去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遇到此类疑惑时,理应积极寻求法律援助,依法维护本人的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人民劳动法》
[2] 《人民工伤保险条例》
[3] 《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难题的解释(三)》
[4] 《人民侵权责任法》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7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