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工伤赔偿是保障职工权益的关键措,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工伤案例因种种起因未能获得资质认定,使得赔偿过程变得复杂。本文将针对无资质认定工伤的赔偿难题详细解析赔偿流程与标准,为广大职工提供参考。
无资质认定工伤,是指职工在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依照法定程序获得工伤认定资质,从而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况。主要原因涵:
1.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2. 职工自身原因引起未能及时申请工伤认定;
3.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未予受理或不予认定;
4. 其他原因致使工伤认定程序受阻。
即使未能获得工伤认定资质,职工仍需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提交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事故伤害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2)劳动合同或其他证明实际劳动关系的材料;
(3)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受伤程度的证明材料;
(4)其他与工伤认定有关的材料。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对申请材料实审查。若材料齐全予以受理;若材料不齐全,书面通知申请人补正相关材料。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实调查核实。调查内容涵:事故发生情况、职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职工受到的伤害程度等。
依照调查核实的情况,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实认定。若认定职工所受伤害属于工伤,则依照以下标准实赔偿:
(1)医疗费、陪护费、交通费等实际发生的费用;
(2)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4)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5)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若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在收到认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书面异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该在收到异议之日起15日内作出答复。若答复仍维持原认定结果用人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费、陪护费、交通费等实际发生的费用,遵循职工遭受伤害时的实际支出计算。
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依照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以适当长但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照伤残等级和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具体标准如下:
(1)一级伤残:27个月工资;
(2)二级伤残:25个月工资;
(3)三级伤残:23个月工资;
(4)四级伤残:21个月工资;
(5)五级伤残:18个月工资;
(6)六级伤残:16个月工资;
(7)七级伤残:13个月工资;
(8)八级伤残:11个月工资;
(9)九级伤残:9个月工资;
(10)十级伤残:7个月工资。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依据伤残等级和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具体标准如下:
(1)一级伤残:15个月工资;
(2)二级伤残:14个月工资;
(3)三级伤残:13个月工资;
(4)四级伤残:12个月工资;
(5)五级伤残:11个月工资;
(6)六级伤残:10个月工资;
(7)七级伤残:9个月工资;
(8)八级伤残:8个月工资;
(9)九级伤残:7个月工资;
(10)十级伤残:6个月工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照伤残等级和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具体标准如下:
(1)一级伤残:30个月工资;
(2)二级伤残:28个月工资;
(3)三级伤残:26个月工资;
(4)四级伤残:24个月工资;
(5)五级伤残:22个月工资;
(6)六级伤残:20个月工资;
(7)七级伤残:18个月工资;
(8)八级伤残:16个月工资;
(9)九级伤残:14个月工资;
(10)十级伤残:12个月工资。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6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