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在实际操作中部分职工因工负伤后却面临着工伤认定受阻的困境。本文将围绕工伤认定受阻的起因、怎样去依法争取因工负伤权益等难题实探讨以期为职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工伤认定标准不明确:工伤认定的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如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等。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标准不明确,引发部分职工的工伤认定申请被驳回。
2. 企业逃避责任: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或会故意拖或拒绝为职工申报工伤,甚至选用不正当手阻挠工伤认定。
3. 职工 意识淡薄:部分职工对工伤认定政策熟悉不足,缺乏 意识,引发在工伤认定期间无法有效维护本身的权益。
4. 行政部门工作效率低:工伤认定涉及到多个部门,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监管理局等。部分行政部门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工伤认定过程缓慢。
1. 熟悉工伤认定政策:职工首先要熟悉工伤认定的相关政策,涵工伤认定的标准、程序等。这有助于职工在工伤认定进展中有针对性地 。
2. 收集证据:在工伤认定期间,职工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来证明本身的伤害是在工作中发生的。这些证据涵但不限于: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内容、同事证言等。
3. 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应该在发生工伤后及时向所在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假若单位拒绝申请,职工可以自行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
4. 复议和诉讼:要是工伤认定申请被驳回,职工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复议和诉讼期间,职工应该充分准备证据,争取赢得官司。
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 工伤认定申请表;
- 身份证复印件;
- 工作证明(如劳动合同、工资条等);
- 事故证明(如报警记录、同事证言等);
- 医疗证明(如病历、诊断书等)。
(2)等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在收到申请后的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3)如被驳回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职工可在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行政复议,或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 加强法律援助:在工伤认定期间,职工可寻求法律援助。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为合条件的职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理等服务,有助于升级职工 的成功率。
工伤认定受阻,意味着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面对这一困境职工应该充分理解政策、收集证据、申请工伤认定,并在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依法争取因工负伤权益。同时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工伤认定政策,加强行政部门工作效率,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本文共计约1500字,已自动排版)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278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