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香氤氲的生意场背后,无数茶叶经销商正经历着这样的场景:清晨刚送走催货的KA卖场采购,中午发现仓库里20万元的明前龙井即将过期,下午接到税务稽查通知时,财务正为错乱的进销存数据焦头烂额……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茶叶流通行业的集体阵痛。
为什么茶农说茶叶不赚钱?
**第一点:利润被层层压缩。**
- 以西湖龙井为例,特级鲜叶收购价800-1200元/斤的“繁荣”表象下,茶农需用4斤鲜叶制1斤干茶。
- 扣除人工、加工等成本后,实际利润率不足20%。
**第二点:渠道商拿走了大部分利润。**
- 很多人误以为茶行业是暴利行业,认为制作茶叶能轻松赚取丰厚利润。
- 但事实是,茶农辛勤种植,却只能拿到极少部分利润。
**第:市场变化太快,传统方式跟不上。**
- 很多茶企还在用老方法做茶,无法适应新消费趋势。
- 比如,年轻消费者更喜欢便捷、包装精美的茶产品。
*茶农其实靠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卖茶叶本身。他们的利润大概在3000-5000元/亩之间,还得看制茶手艺。*
门店的利润真的高吗?
**经营部(门店)的利润有高低之分。**
- 一种是自家有茶叶产地,大多量不足,也需要收散茶。
- 另一种是纯收茶叶来卖,这两种暂且混为一谈。
**有些门店看似很赚钱,其实只是表面风光。**
- 每天人流量少,靠的是积累的老客户和口碑。
- 有的茶叶店其实是地产商、企业家的副业,为了谈生意方便。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茶叶店不赚钱,早就倒闭了。但是它们非但没有关门,反而越开越多。*
云南普洱茶产区的情况更典型
茶叶类型 | 收购价(元/公斤) | 利润率 |
---|---|---|
古树毛茶 | 500-800 | 约20% |
台地茶 | 40-60 | 不足15% |
**规模茶园的集约化优势**
- 拥有500亩以上基地的企业,通过机械化采摘降低成本30%-50%。
- 标准化加工使利润率提升至25%-35%。
**一个做了十几年茶的老板跟我说:**
“今年春茶不好做啊,流7月份就见底了。现在只能东拼西凑,一个月一个月地熬着。”
他说这话时,眼里满是无奈。
库存积压是最大的难题
在云南,我见过不少茶商的仓库,堆积如山的库存让人揪心。
- 很多地方的茶企开始尝试新的出口方式,比如湖北的铁海联运模式。
- 茶叶可以快速送到国外市场,运输成本也降了不少。
**不过茶叶出口均价下降的问题还是让人担忧。**
- 虽然出口量在涨,但如果价格继续跌,赚的钱就会越来越少。
*茶叶出口虽然有增长,但价格下跌让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茶叶店怎么盈利的?
**茶叶店的主要盈利并不是靠门店,每天那熙熙攘攘的几个客户。**
- 某些通过推出限量版茶叶或联合其他知名合作,大幅提高售价。
- 随着健康饮品的兴起,茶叶市场潜力巨大,许多瞄准健康市场推出“健康茶”。*
**不过想要从茶叶中获得较高利润,依然不容易。**
这两年的茶叶市场,但凡有点上进心的茶老板,都已经负债累累。
**茶商越折腾越绝望,想躺平又不行。**
**因为一旦摆烂,债务原地炸。**
**2025年的茶叶市场,对茶老板来说:还债才是主业,卖茶赚钱,想都不敢想。**
关于茶是否还能不能做的问题,这里就能解答了,茶作为文化类产业,除非人类消失,不然就会一直存在,也就一直能做,一直能赚钱。
但是问题来了,现在有很多传统茶行老板已经做不下去或者关门倒闭转行了,这是什么情况?
用我的思维去看,有进有出其实很正常,现在的经济环境下任何行业都如此,任何行业都有赚钱的人,也有不赚钱的人,还赚不赚钱的本质。

责任编辑:晓老师SAMA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