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互联网金融催收新规:别打扰家人! 2024年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文件——《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这份文件对催收业务中一些急需规范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只联系债务人 首先,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只能直接联系债务人,不能联系债务人的联系人。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下。

不违规。 银保监会允许银行委托三方催收,在适当条件下,也允许给紧急联系人打电话,但必须需规范管理。 除非欠款人处于多次失联状态,否则信用卡催收无权拨打家人电话,且拨打也只能拨打预留的紧急联系人电话及正规渠道电话询问的来的家人号码,比如父母、伴侣等。 信用卡催收,拨打电话告知家人。

催收有规范,未经债务人同意,不得向无关第三人透露债务信息,但并非不能联系家人。若家人是共同债务人或有明确授权,催收联系合理,通常应主要向债务人追讨。频繁扰债务人家人干扰生活,可能构成侵权。债务人可收集证据维权,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催收联系家人要有合法依据,否则会有法律风险。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完全禁止催收员联系联系人,文件里边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债务人联系不上了,或者债务人去世了,这种情况下可以联系对方的家人或者相关人员。但有一点很明确,催收员不能透露债务人的欠款金额、逾期时间这些信息,只能询问联系方式,或者让联系人帮忙转告欠款人尽快联系金融机构。而且。

例如,当债务人拒绝与催收人员沟通或无法联系到债务人时,催收人员可能会尝试与债务人事先约定的联系人进行联系,以恢复与债务人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催收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不得透露任何关于债务的细节或电话的性质,且必须确保联系人的同意和配合。对于催收人员打电话给家人的行为。

合法催收:在正常的债务追讨过程中,催收人员有权与债务人或其家人联系,以提醒和催促还款.这种联系应当是礼貌和专业的,不含有任何威胁或恐吓成分. 非法催收:如果催收人员使用威胁,恐吓,侮辱等言语,或者频繁打电话干扰债务人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违法. 二。其次,在实际应对中,您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催收电话的干扰。比如,开启手机拦截功能,屏蔽陌生号码,或者设置勿扰模式。同时,主动与催收方沟通,明确告知其不得联系家人,并要求减少电话频率。若情况严重,可暂时更换联系方式(需提前通知重要联系人)。如果催收方继续扰,您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

新规发布后,社交平台上迅速掀起讨论。有网友拍手叫好:“早该管管了!之前我朋友欠钱,催收天天打我电话,搞得我差点和他绝交。”也有人担心执行难度:“规定是好的,但催收公司会不会换个套路继续扰?”还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果债务人故意失联,难道就不能联系家人了吗?” 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