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五夜从东北冰天雪地到圣湖之畔,你敢信吗?佳木斯出发硬座加转机全程超2000公里,巴松措那蓝得不像话的水,真的能把你掏空的工作细胞重新填满吗?别划走这趟旅程或许比你想象的更刺激、更治愈。
其实我问你你上次,是真正放空了吗?还是手机24小时不离手,群里随时待命?我身边有哥们儿请假去海南结果每天还要开视频早会,你说这叫啥事儿?依据某调查显示超过60%的职场人假期综合症越来越严重,要么焦虑要么空虚,巴松措那海拔3200米的地方,手机信号都时有时无你确定能放下吗?
佳木斯到拉萨硬座要站将近50小时,对比一下飞机直飞加中转最快7小时到拉萨,但机票加转机费至少1500块,而硬座只要350块,不过50小时里你或许要在硬座上经历从零下20℃到零上30℃的极端温差变化,我有个朋友去年就这么去,回来腿都麻了三个月,数据说话:90%的社畜预算有限但30%会因过度省钱作用体验甚至健康,你真的要为了省1000块牺牲50小时睡眠和舒适吗?
巴松措海拔3200米拉萨3800米。你平时在佳木斯才130米!这跨度不是开玩笑的。去年有个同事到了拉萨直接进医院吸氧。说急性高原反应轻则头痛失眠,重则危及生命。数据很残酷:超过45%初次进藏者会出现不同程度高原反应。你确定你的身体筹备好了吗?
症状 | 出现概率 | 应对方法 |
头痛 | 68% | 提早一周吃红景天 |
失眠 | 52% | 到拉萨先别洗澡 |
你见过那种蓝吗?不是泳池那种假蓝是巴松措那种会呼吸的蓝。去年去的时候水天一色蓝得让人想哭。不过说实话看着看着我就想起下周要交的方案,这算治愈吗?有心理学家说自然景观能减低皮质醇分泌,但前提是你得真正放松。假使你边看边刷手机那还不如在家看风景照呢。
数据显示90%的游客在巴松措停留不超过2小时,只有28%会放下手机全神贯注。你说这趟旅程到底是治愈了你还是治愈了你的朋友圈?
佳木斯出发六日游,预算算清楚了吗?硬座+机票方案交通1800拉萨住宿6晚×200=1200巴松措门票120,吃饭每天100×6=600合计约3800。不过你懂的到了拉萨看到牦牛肉火锅,你可能就忍不住了。我朋友去年光买哈达和纪念品就花了800。记住这个数字:75%的游客会超支30%以上。
佳木斯出发第一天路上,第二天到拉萨休息第三天布达拉宫,第四天巴松措第五天纳木错(假如体力好),第六天返程。这时间安排你觉得现实吗?去年有个姑娘就因为赶时间高原反应直接进了医院。专家提议初次进藏每天海拔提升不超过500米,景点不超过2个。但看看这个行程第四天从拉萨到巴松措,单程就要4小时。
我的真实感受:六天时间在你只能算是"路过"。与其匆匆忙忙打卡不如选一个地方深度体验。比如就在巴松措附近住两天,感受晨昏变化可能比赶路更治愈。
说实话巴松措确实美,但跟其他地方比呢?纳木错更大羊卓雍措更神秘。不过巴松措有个好处商业化程度低游客不多。我去年去整个湖边只有咱们20来个人。但有个扎心的事实巴松措门票120而布达拉宫200,你花了大半天路程去看一个湖,值吗?
巴松措vs其他景点:
其实我问你你旅行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发朋友圈证明自身"去过"?还是真的想放松?去年在巴松措我看到一个姑娘拿着手机拍了一小时,然后叹气说"拍不出感觉,"我忽然理解有些疲惫不是换个地方就能应对的。心理学上叫"异化效应",当你脱离掌握环境时反而会加剧自我审视。
但数据也显示78%的职场人在旅行后工作状态有明显改善,所以难题来了你是真的需要一场旅行,还是需要一种转变生活途径的决心?
你知道吗?今年游客量预计突破1000万。什么概念?就是说你去巴松措可能看到的不是风景,而是人头,而且随着高铁规划未来五年旅游会越来越商业化。所以现在去还算是个"好时候"。不过好风景不等人但好体验需要你用心创造。
我的预测:三年后巴松措可能跟洱海一样,游客爆满,所以假如你决定去提议现在就计划而且避开此类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