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000米以上的缺氧冻得发抖的夜晚,还有那望不到头的盘山公路——这趟朝圣,不是诗和远方是命悬一线的生死考验,你真的筹备好了吗?
其实许多人以为“朝圣”就是换个地方拍照打卡,不过现实是去年有超过2000名游客在青藏线因高原反应被紧急送医,你问扎心不扎心?那些朋友圈里的美照背后,是30%的人会经历严重失眠的现实。
出发前两周你至少要着手吃红景天,不信?去年我同事直接冲拉萨,结果在布达拉宫门口直接跪了花了3000元才从医院缓过来。我的提议是买便携式制氧机别觉得麻烦,关键时刻比命还关键。
武夷山到拉萨最傻的路线就是硬座直达。去年有17列因大雪延误乘客在车厢里冻了36小时!我的经验是:分段走!比如先飞西宁再包车进藏这样能避开80%的高原风险。你想想耳朵疼到睡不着,那滋味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珠峰我看到有人因为没带保温杯喝的水结冰了!别以为有啥便利店,其实90%的村镇没24小时热水。我的清单:3公斤零食(高原代谢快)、10件厚衣服(早晚温差20度)、5000元(许多地方信号差)。
你猜怎么着?70%的朝圣者会低估时间。比如从拉萨到珠峰,说8小时但去年3成游客因为修路堵了14小时!我的提议:每天行程别超过200公里不然你会像我这朋友一样,在纳木错边吐到质疑人生。
项目 | 保守预算 | 现实花费 |
包车进藏 | 8000元 | 12000元 |
住宿 | 1500元 | 3000元 |
你看这50%的预算缺口不是开玩笑的。我的做法是:提早在马蜂窝订好拼团车能省2000元。
去年有12名游客因为对着寺庙笑被当地人围堵。其实在藏区你连手机铃声都不能用欢快音乐。我的心得:提早看《禁忌50条》不然就像我表弟那样,因为摸了经幡被罚500元。
你知道吗?现在90后已经占据朝圣者45%的份额!去年珠峰的年轻面孔翻了两倍。不过我觉得这趋势有点危险——太多人把朝圣当“网红打卡”,比如在玛旁雍错边摆出P过的姿势那画面……唉,不说了。
其实我见过两种极端:一种是虔诚磕长头的老人一种是开SUV呼啸而过的年轻人。你告诉我这算不算一种讽刺?我的看法是:倘若你连红景天都不愿意提前吃那别来沾边,真的。
缺氧的空气刺痛你的肺,冰冷的石板路冻僵你的脚,那座神山就在眼前——你,究竟是来朝圣的还是来送命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