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应激障碍作为一种心理疾病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对应激障碍是不是属于工伤实行探讨并详细解析工伤认定及赔偿流程。
## 一、应激障碍能否认定为工伤?
应激障碍又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在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涵闪回、噩梦、持续的恐惧感、情绪麻木等。
依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疾病或死亡。工伤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
- 伤害、疾病或是说死亡与工作有直接因果关系。
应激障碍是不是属于工伤,关键在于其是否合工伤认定的标准。若是应激障碍是由工作原因引起的,且在工作进展中出现,那么它可认定为工伤。例如,救援人员在救援进展中目了严重的创伤,引起出现应激障碍,这类情况就可认定为工伤。
当发生应激障碍后,首先要向所在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 工作证明;
- 医疗诊断证明;
- 工伤认定申请表。
单位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该在15日内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在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
假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应激障碍为工伤,将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工伤认定决定书理应载明以下内容:
- 工伤认定的事实;
- 工伤认定的依据;
- 工伤认定的结论。
工伤赔偿金额依据以下因素确定:
- 工伤等级;
- 工资水平;
- 医疗费用。
工伤等级按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实行评定,赔偿金额按照以下标准计算:
- 一级至四级工伤:赔偿金额为本人24个月的工资;
- 五级至六级工伤:赔偿金额为本人18个月的工资;
- 七级至十级工伤:赔偿金额为本人12个月的工资。
若是应激障碍患者需要实伤残鉴定,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伤残鉴定。伤残鉴定由具有资质的伤残鉴定机构实行,鉴定结果作为工伤赔偿的依据。
患者或单位向伤残鉴定机构提交鉴定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 工伤认定决定书;
- 医疗诊断证明;
- 相关工作证明。
伤残鉴定机构对提交的材料实行评估,确定是否合鉴定条件。假若合条件,将安排鉴定。
鉴定进展中,患者需接受心理测试、医学检查等,以评估其应激障碍的程度。
鉴定机构依照评估结果,出具伤残鉴定结论。鉴定结论理应载明以下内容:
- 鉴定结果;
- 鉴定依据;
- 鉴定日期。
伤残鉴定结论具有法律效力,作为工伤赔偿的依据。若是患者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应激障碍在合工伤认定条件的情况下,可认定为工伤。工伤认定与赔偿流程包含申请工伤认定、赔偿金额的确定、伤残鉴定等环节。熟悉这些流程,有助于维护工伤患者的合法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327368.html
下一篇:应激障碍属于轻伤吗:鉴定其伤情及是否为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