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失能老人评定标准及认定流程:涵等级划分与相关政策指南
随着我国老龄化疑问的加剧失能老人的认定和评定标准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全面解读失能老人评定标准及认定流程,涵等级划分与相关政策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失能老人的界定标准。
失能老人是指因衰老、疾病等起因致使日常生活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需要他人帮助或照料的老年人。依据我国《老年人失能评定标准》(GB/T 31700-2015),失能老人的认定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 日常生活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
2. 需要他人帮助或照料;
3. 合相应的等级划分。
以下是失能老人认定标准表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1. 部分丧失日常生活能力;
2. 需要他人部分帮助;
3. 生活优劣受到作用。
1. 丧失日常生活能力;
2. 需要他人大部分帮助;
3. 生活品质明显下降。
1. 完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
2. 需要他人全面帮助;
3. 生活优劣严重下降。
失能老人的认定流程主要涵以下几个步骤:
1. 申请:失能老人的法定监护人或本人向所在地的社区(村)委员会提出申请。
2. 评估:社区(村)委员会收到申请后,组织专业评估人员对申请人实评估。评估内容包含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身体状况等方面。
3. 审核:社区(村)委员会将评估结果提交给乡镇(街道)审核。
4. 认定:乡镇(街道)依照审核结果,对合条件的申请人实认定,并发放《失能老人认定证书》。
5. 公示:认定结果在社区(村)公示接受社会监。
6. 复审: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申请复审。
1. 《老年人失能评定标准》(GB/T 31700-2015):这是我国失能老人认定的主要依据,规定了失能老人的评定方法、等级划分等。
2. 《关于做好老年人失能评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失能老人评定工作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请求。
3.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建设、增进失能老人生活优劣的政策措。
4. 地方政策:各地按照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失能老人认定、照护等方面的政策如《北京市失能老人认定办法》、《上海市失能老人认定和管理办法》等。
失能老人的认定和评定工作关系到老年人的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理解失能老人评定标准及认定流程,有助于增强社会对失能老人的关爱和支持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照护服务。同时相关政策指南的出台,也为失能老人认定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保障。咱们期待在政策引导和社会共同努力下,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291329.html
上一篇:工伤认定时限探讨:多长时间内完成工伤确认流程-工伤认定在多长时间内有效
下一篇:'如何认定失踪人员工伤身份及工伤赔偿权益'